第87部分 (第1/4页)

尤其是大宋,这个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

赵朴深知:明君便是披着民主的外衣,干着独断专行的行当。

可以允许臣子吐槽,谩骂,只要不是涉及到根本的问题,都允许大臣们随意说,正所谓“国有诤臣,其乃不亡“,”不以言论罪“,这是一个君王的必备素质。

听着臣子们吐槽不断,好似蚊子响动,苍蝇乱叫,可还是要走出一副从容淡定,好似听音乐一般。

不要做出不耐烦的举动,不要抢着驳倒对方,而要做出一副继续说,好好说的样子。即便是最后没有采纳意见,臣子也会认为君王是贤明。

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水,文臣们的兴致更高了,不断的说着意见,一开始仅仅是吐槽着对勋章制度的不满,后来则是涉及到其他方面。

赵朴也不反驳,只是点点头,或是说着“好!”、“很好”、“继续!”等。

其中多数时间,赵朴都是冷静的听着。

只有一个文官说着,要废除勋章制度时,赵朴起身严厉的指责。这留给众多大臣一个印象,可以提意见,可以指出哪方面不对,可以提出修改意见,但是不能废除。

皇帝刚刚说要建立勋章制度,你开口就要废除,这不是打皇帝的脸面吗?

这个大臣说完这些荒唐话后,惊出一身冷汗,再也不说了。

而此时,后面的三个太监疾笔如飞的记录着,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把大臣们说的,倒是速记下来,以供君王参考。

ps:感谢有物混沌成,曰无良天尊打赏

第151章彼竭我盈,故克之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儒家重视养气,而曾国藩就是养气的行家。

历史证明,优秀的君王都善于养气,克制心中的愤怒,需忍戒躁,在众多臣子杂乱的声音中,保持内心的淡定,正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只有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克而胜之。

若是被臣子激怒,激怒之后,往往会失去理智,从而落入臣子的算计中,最后往往输了。

不论在何种情形之下,都是保持冷静,不被各种情绪左右,才能趁机反击,克而胜之。

文臣们,一个接着一个说着,而赵朴则是一旁听着,一开始还有些表情,可是渐渐的没有了表情,他在等待着。正所谓,“彼竭我盈,故克之”。

朝堂上争斗,正如同行军打仗一般,敌人强大的时刻,最好避开敌人锋芒;而在敌人虚弱的时刻,出手攻击。朝堂之争也是如此,在这些文臣,气势汹汹而来时,最好避开;而在文臣气势衰弱到极点时,则主动出击。

在君王与臣子的对决中,赵朴有信心坚持到最后。因为他是年轻人,十七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刻;而这些大臣,年轻人是少数,因为资历不够,而垂垂老矣的老朽,则是占据了多数。

一天下来,辩论不断,年老的真的受不了。

当一天下来,这些老大臣精力耗尽,有些吃不消的时刻,他出手的时刻就来临了。

恍然间,赵朴有些明白,为何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后人归纳为君主**的加强。

如今赵朴当了皇帝,总算明白了其中含义。

在唐代时,是世家纵横的时代,皇帝对于世家是既防备,又利用,那时君臣关系比较和谐,可以坐在一起谈论;而到了宋朝,君主**加强,君王坐着,臣子站着,是为了造成一种气势,造成君王高高在上的气势;

而到了明清时代,大臣们都是跪着,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