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 (第1/4页)
要知道日军的独立混成旅团和步兵旅团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可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虽然独立混成旅团依然是日军的一种旅团编制,但是它不隶属于某个师团,独立混成旅团主要是执行独立的战斗战役任务,多为守备部队,配备轻便步兵武器,为战术单位,尤其擅长山地作战。
韩云华在读军校期间曾经多次详细的了解过日军的战斗序列的更变,对于日军编制中比较另类的这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出现和发展也是比较了解的。昭和六年(1931年)九月十八日在***所谓的“满州事变”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军部将各常设师团派遣辖下的各旅团前往满州参战。正常编制下的步兵旅团是由两个步兵联队(步兵团)所构成的,但为了独立作战的需要,派往满州也就是我们中国东北的旅团配属了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单位后,以“混成旅团”的临时『性』师团派遣单位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战场上。
而在昭和九年整个战役告一段落后,独立混成第一旅团与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以正式编制的小型师团的面貌派遣至中国战场。独立混成第一旅团拥有由一个战车联队改编而成的两个战车大队,是最早出现的***陆军机械化部队;独混第十一旅团则是拥有野炮、山炮各一个大队,是火力强化的野战旅团。
昭和十二(1937)年七月七日“支那事变”也就是“卢沟桥事变”之后,为了因应大陆战线的扩大长期化的陆续编成了多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因应占领地的治安与整备工作。当时编成的独立混成旅团基本上是由旅团本部、5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炮兵队一般下辖野炮或山炮2到3个中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等单位构成,总兵力约5000人左右,但是当时编程的独立混成旅团无论在火力、机动力还是兵站能力上都相当的低劣,纯粹是以静态守备任务为主。唯一的例外是昭和十六年由支那派遣军编成的独混第廿一旅团,这个单位是纯粹以从事野战的目的编成,所在火力、机动力上都有大幅提升。总结自支那事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总共编成了23个混成旅团,而直到终战前总共编成了104个独立混成旅团。
不过据韩云华所知,日军的旅团分很多种,有独立旅团、有步兵旅团、有独立混成旅团、有混成旅团。“八一五”时***陆军地面部队还有2个步兵旅团(即不在师团编成内而投入战场)、9个独立坦克旅团、1个机动旅团、2个海上机动旅团、3个警备旅团,这些均未投入中国关内战场。韩云华很清楚日军的这些独立混成旅团是什么样的一种构造,那是一个个随时可以升格为师团的大型旅团,或者可以说是微型师团。虽然新的独立混成旅团不断成立,但为了因应战争的人力需求,既存的独立混成旅团也陆续改编为师团,例如独混第十一旅团在昭和十二年支那事变后被派遣至中国北方,随后即被改编为第廿六师团,所以这段时间在塞北同韩云华所部交战的第二十六师团是最早的三单位制师团。为了因应南方攻略作战,昭和十七年时局兵备要纲将中国战场的26个师团中的7个抽掉到南方,而为了因应战力缺口同时将当时住屯军中的7个独立混成旅团改编为师团。这个类型的师团也就是所谓的“治安师团”,又称为丙师团。丙师团拥有两个旅团、8个独立步兵大队以及师团工兵、辎重、通信等单位,总兵力在12;000人上下。
而昭和17年之后各独立混成旅团在基层干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在大量补充动员兵力后改编为师团,其中17年编成6个、18年4个;其后由于动员的扩大,除了在***本土与中国之外,在满州、菲律宾、台湾等地的独立混成旅团也陆续改编为师团,合计改编了24个师团。
据韩云华所知,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共有51个师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