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寻财务导师,攀财富高峰 (第1/2页)
今天我们来聊聊实现财务自由的第四步,在追求财务自由的崎岖征程中,每一步都关乎着我们能否跨越财富的沟壑,抵达理想的彼岸。而这途中,寻找一位合适的导师,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找到那座明亮的灯塔,引领我们避开暗礁,驶向财富自由的港湾。
我们都熟悉导游的角色,当我们计划前往一个陌生而向往的地方时,导游凭借着对路线的熟悉和丰富的经验,能轻松地带领我们到达目的地。导师之于我们追求财务自由的道路,亦是如此。他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关键的是帮我们厘清生活和财富世界里的轻重缓急,调整我们关注的焦点。在领导力的范畴里,懂得优先次序是核心要素,即把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如此方能事半功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却在琐碎的次要事务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与财务自由的目标渐行渐远。
清崎的成长经历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他有两位对他影响深远的“父亲”,截然不同的财富观念如两条分岔的道路,摆在他的面前。他那学识渊博却经济拮据的穷爸爸,秉持着传统的观念,坚信拥有一份高薪工作至关重要,倾尽全力去购置梦寐以求的房子更是人生大事。同时,穷爸爸对“先支付账单,量入为出”的理念深信不疑。这些观念听起来似乎无懈可击,毕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常常被类似的观念所熏陶。从踏入社会开始,很多人就被灌输努力工作获取高薪,然后用收入去偿还房贷、车贷等各种账单,生活围绕着量入为出的模式运转。
但清崎的富爸爸却有着另一番截然不同的见解。富爸爸引导清崎将精力高度集中在被动收入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获取那些能够源源不断带来被动收入的资产。这里所说的主动收入,是指必须依靠自己亲自参与、付出时间和体力才能获得的收入,例如上班族每月领取的工资。而被动收入则是无需我们时刻参与,资产便能自动为我们创造收益的收入形式。像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或者企业实现自动化运营,无需创业者时刻紧盯,依然能够持续盈利并带来的收入,都属于被动收入的范畴。
从清崎的两位“父亲”不同的引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们往往会依据自己的收入获取方式去引导他人。清崎的亲生父亲,由于自身依赖工资性收入,自然而然地引导清崎去追求一份稳定的高薪工作,获取工资收入。而富爸爸,因为成功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拥有了稳定的资产性收入,所以他教导清崎要致力于建立资产项目,通过资产增值来实现财富增长。富爸爸甚至直言不讳地否定了“量入为出”的观念,他常常告诫清崎和自己的儿子:“不要局限于量入为出,而要全力以赴地扩张你的财力。”这两种观念的碰撞,凸显出截然不同的关注点。量入为出让人们的目光局限于当下的收支平衡,而挖掘自身创造财富的潜力则鼓励人们突破思维的枷锁,大胆地去追求更高的财富目标。
富爸爸极力建议将精力集中在建立资产项目上,增加来自资本利得、股息的被动收入,以及企业的剩余收入和房地产的租金收入。设想一下,如果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我们身边能有这样一位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富爸爸给予我们这些宝贵的建议,我们是否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除工资之外的其他收入来源上呢?或许我们的收入结构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仅仅依赖于每月固定的工资性收入,而是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资产项所产生的被动收入。
富爸爸还深刻地指出,那些长期处于努力工作、背负沉重债务、承受着巨大经济和时间压力,并且秉持量入为出观念的人,实际上是给他们的孩子树立了最糟糕的财务榜样。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接触的人,他们的财务观念和行为是否值得我们效仿?我们必须时刻审视自己身边的人,问问自己:他们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