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于痛苦中破茧:探寻成长与态度的力量 (第1/2页)

在生活的漫漫长路上,痛苦如影随形,几乎无人能够幸免。这便是我们今天继续探讨痛苦话题的缘由,它是生活的底色,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

作家丹尼斯·狐狸曾有一句犀利的话语:“期待世界公平地对待你,就因为你是个好人,就像希望公牛不要撞你,因为你是个素食主义者一样。” 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生活的无常。有些事情,我们无力掌控,也难以避免,比如做生意投资失败。前些日子,一些书友女士,她面容清秀,气质优雅,周身散发着积极乐观的气息。然而,她却有着一段颇为坎坷的经历 —— 投资干洗店亏损六十多万。但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转让干洗店时,她依然坚守诚信,将顾客办的会员卡全额退款。

她及那段经历时,眼中仍有往昔痛苦的痕迹,她形容那种感觉,就像是从云端跌落,脸紧贴着地,还被人狠狠踩住。但令我大为吃惊的是,她非常开心地告诉我,她已然将这段经历视为最宝贵的财富。虽然这段经历过去的时间并不长,可她却真诚地说,正是那段痛苦的经历,让她开始打开心门和思维,努力汲取知识。曾经的她,自视甚高,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当别人提及学习时,她甚至会不屑地想:“我还用学吗?我不学也比你赚钱多。” 而如今,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真切地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不得不说,并非每个人都能像她这样,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糟糕的经历,将痛苦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拒绝,也是痛苦的一大源头。奥斯卡奖获得者斯汀霍夫曼,回忆起自己和同事们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拼搏岁月,满是感慨。那时的他们,距离成功遥不可及,斯汀霍夫曼是服务员,吉恩·哈克曼是搬运工,罗伯特·杜瓦尔在邮局工作,他们的梦想仅仅是找到一份工作,而不是成为富人和名人。那些日子里,他们总是被无情地拒绝,对拒绝的痛恨深入骨髓。他们的处境窘迫到将照片放在演员中介机构门口,敲敲门后便撒腿就跑,只为避免被当面拒绝的难堪。这种频繁的拒绝让斯汀霍夫曼沮丧不已,甚至认真考虑过辞职去大学当表演老师。

周星驰的早期经历亦是如此,在电影中他将自己受到的一次次拒绝、挫败和打击演绎得淋漓尽致。但也正是这些无数的拒绝,成为了他们成就非凡的基石。在生活中,许多朋友害怕被拒绝,不敢去尝试新事物。但实际上,我们应当去寻找那些可能会面临众多拒绝的事情,因为只有在面对拒绝、经历痛苦挣扎时,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究竟是谁。

十多年前的一个下午两点多,我在餐厅里向一位服务生讲述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正说着,厨房突然涌出一群厨师,领头的那个满脸阴沉,指着我的脸怒吼:“你给我滚出去!” 面对这种情况,我虽心中愤懑,但因对方人高马大且人数众多,只能默默起身离开。换做他人,或许会因此放弃,但我心中怀揣着对自由的渴望,对梦想的执着,我告诉自己不能因他人的拒绝而放弃梦想。

类似的糟糕经历,确实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但倘若我们能勇敢地面对,日后便会乐于将其当作故事娓娓道来。就像周星驰,他早期的奋斗经历如今都已成为伟大的传奇。当我们遭遇困难与问题时,改变是必然的,关键在于我们朝着哪个方向改变。是勇往直前,还是畏缩后退?是在不好的经历中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糟?这些经历究竟会限制我们,还是引领我们成长?

沃伦·莱斯特说过:“生活中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你持有一把好牌才出现的,而是因为你善于打差牌才出现的。” 那么,如何把差牌打好呢?答案便是积极面对。或许有人会质疑,这是不是一种 “阿q精神”?实则不然。生活中,好事与坏事总是交织存在,且有些事情我们确实无法控制,这是生活的既定事实。但如果我们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无论好事坏事,都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