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打破局限,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前行方向 (第1/1页)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判断自己究竟是领先还是落后。人作为一种热衷于比较的动物,这种习性从我们对竞赛节目的喜爱中便可见一斑。那么,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怎样才算不落后呢?
很多时候,我们仅凭感觉来判断,觉得自己处于平均水准以上就算不落后了。然而,这种感觉往往存在偏差。有数据显示,接近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准之上,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还有那些平日里做任何事都不愿深入、难以做好的人,却最容易轻视他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只是不屑于去做。而且,我们在评判自己是否领先或落后时,常常不以整个社会为标准,而是以身边的人为参照。
就拿我前几年在北京的一位郊县朋友来说,当谈及收入时,他表示每月仅有3000元,妻子在家带孩子。在我看来,这样的收入即便在当时也会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可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甚至在说这句话时还面露得意之色。那些总是以“比下有余”为借口来逃避现实的人,终会在这种虚幻的优越感中与他人拉开巨大的差距。如果我们总是局限于和身边不如自己的几个人比较,就如同井底之蛙,即便在狭小的井底世界里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再比如,若我一直待在以前的化肥厂工作,即便在厂里处于领先水平,又能怎样呢?
时代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如今,微信月活跃用户约达八亿,支付宝月活跃用户超过三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几乎所有人都紧密相连,移动设备甚至成为了人们身体的“延伸器官”。不信的话,不妨试试自己能坚持几天不用手机,三天不吃饭或许尚可忍受,但三天不碰手机,想必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所有人被连接起来的直接结果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不再局限于周围。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能尽可能地感知到世界的全貌,无论这种感知是肤浅还是深刻。这种感知范围的变化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变化。一方面,我们能看到众多比自己优秀的人,从而意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对于积极向上的人而言,这是一种正向激励,他们能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不断提升自己;而对于部分人来说,这却成为打击自信心的对比,让他们自怨自艾,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不如自己的人,这对于那些习惯“比下有余”的人来说,似乎找到了心理慰藉,他们甚至会利用网络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比自己差的人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
在这个网络世界里,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至于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以及如何调整自己,就完全取决于个人了。那么,如何成为人群中领先的百分之二十的人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是正确的事情,能够长期重复持续去做,就足以淘汰百分之八十的竞争者。
就像我们反复强调的建立社群,每天只需花费少量时间,简单地进行引流和交流,坚持持续去做,很快在人脉资源方面就能超越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这还只是保守估计。看看周围,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新年许下的愿望并为之坚持努力呢?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开始就做得足够好,只要方向正确,哪怕最初做得很糟糕也无妨。因为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先把它做得糟糕,只要持续不断地训练和坚持,最终一定能把它做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打破局限,找准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先的那部分人,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财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