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解锁财富密码:投资大脑,拥抱思考 (第1/2页)
在日常与朋友的交流中,我总会留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朋友向我倾诉工作的忙碌,抱怨时间被填得满满当当,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时,我总会给出看似不合常理的建议:无论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去参加研讨会,每天坚持看书、听播音,养成思考与分享的习惯。或许有人会疑惑,在忙碌的生活中还要额外增加这些“负担”,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但在我看来,多数人忙碌一生,最终不过是解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真正的财富,绝非在忙乱的奔波中就能诞生。
着名女哲学家艾因兰德曾留下一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财富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的产物。”初读这句话,或许只是脑海中轻轻划过的一个观点;深入思考后,才惊觉它揭示了财富的本质。财富,并非仅仅是账户里不断增长的数字,也不是堆满屋子的奢侈品,它是我们思考深度与广度的外在体现,是我们独特观点的物质转化。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财富的巨大飞跃,都伴随着思想的突破与创新。从古老的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再到如今蓬勃发展的信息时代,正是因为人类不断地思考、探索,才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春节,这个充满喜庆与团圆氛围的节日,本应是人们放松身心、享受亲情的时刻。然而,当我们走亲访友,一句句“恭喜发财”“发大财”不绝于耳时,我们是否曾静下心来思考:财富究竟是什么?它的本质和源泉又在哪里?人们往往将目光聚焦在如何获取更多的金钱上,却忽略了财富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
拆解“财”字,便能发现古人对财富的深刻理解。“财”由“贝”与“才”组成,在古代,贝壳作为一种等价交换物,承担着货币的职能,代表着物质层面的金钱。而“才”,则是每个人所具备的才华、能力,是精神层面的财富。英文中,“talent”既表示才华,在古代西方也曾作为货币的单位,这一巧合也印证了东西方对于财富理解的共通之处——钱与才紧密相连,钱源于才。真正的财富,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而精神层面的才华、能力,才是物质财富的源头活水。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里,“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然而,这里的劳动往往更多地被理解为体力上的付出,似乎只有挥洒汗水,才能收获财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认为做生意就必须投身实体行业,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才能创造价值。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马云,这位商业传奇人物,他没有经营传统的实体工厂,却凭借着互联网思维,打造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创造了惊人的财富。这一案例充分说明,社会财富的创造,不仅仅依赖于体力劳动,更离不开脑力劳动,离不开人类心灵和大脑的发明创造能力。体力劳动固然重要,但只有在正确思维的引领下,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协助大脑创造财富。否则,那些比人类强壮得多的动物,为何没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呢?
我们对财富性质的理解,直接决定了我们创造财富的方式。财富的形成,离不开辛勤的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根本上来说,财富是观念的产物,是思考能力的结晶。巴菲特,这位被无数人敬仰的投资大师,当人们纷纷向他请教财富的秘密,询问什么才是最好的投资时,他总是给出简洁而有力的回答: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真正理解并践行这一理念,不断投资自己大脑的人,才能在财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为人父母者都有着清晰的认知:只有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未来他们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然而,当同样的道理应用到我们自己身上时,却常常被抛诸脑后。我们总是忙于眼前的事务,忽略了对自己大脑这个最强大工具的升级与投资。我们忘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