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探寻财富密码:从海底电缆的传奇投资说起 (第1/2页)
在社会的大棋盘上,财富的分布与流向始终是人们热议的焦点。一部分人怀着仇富心理,当看到他人开豪车、享受优渥生活时,内心便泛起不平,总觉得这些财富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还有些人则将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命运的不公,认为是上天吝啬给予自己财富的机会。然而,当我们深陷这样的心态时,实际上是在无形之中给自己筑起了一道与财富绝缘的高墙,主动排斥了财富靠近的可能。但当我们深入探究那些财富创造者的故事时,就会发现,财富的源头并非偶然,更不是歪门邪道,而是蕴含着独特的精神与智慧。
让我们走进一个关于投资电报电缆的传奇故事,从中探寻财富的真正源头。电报电缆在商业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类文明的发展遵循着一个通则:但凡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一次重大飞跃,人类的整个文明形态必然会发生深刻变革。以部落迈入文明社会为例,文字的出现是关键的里程碑。文字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让一代又一代的文明成果、知识经验得以传承。正如司马迁所言“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倘若没有文字,每一代人都将在黑暗中独自摸索,文明的积累也就无从谈起。而印刷术的发明,则是人类文明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它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壁垒,让知识能够迅速抵达远方。至于电报的诞生,堪称第三次巨大飞跃,它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使信息能够瞬间传遍全球。毫不夸张地说,电报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维多利亚是19世纪代表英国繁荣时代的女王)。1844年,美国人摩尔斯发明了电报,仅仅两年后的1846年,就有人开始铺设电报线路,尽管那时全美只有40英里的电报线路。但发展速度惊人,184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两千英里,1852年更是达到两万三千英里,并且还有一万英里的线路正在筹划建设中,美国率先实现了电报线路覆盖全国。欧洲的发展相对缓慢,不过英国在1850年铺通了跨越英吉利海峡连接欧洲的电报线路,当时甚至有俏皮话说,这是自上一个冰河期之后,英国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一次,足见人们对电报划时代意义的深刻认知。
在加拿大东北角的纽芬兰岛,有一位神父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计划在岛上设立电报站,并铺设一条通往纽约的电报线。他设想,这样一来,从欧洲传来的消息就能比正式船只抵达纽约快一天,他可以用电报将消息抢先传递过去,从而获得信息先机。当地的一些企业家迅速响应,付诸行动。但他们严重低估了工程的难度,纽芬兰岛近乎北极,到处是冻土带,开发地面困难重重。好不容易组建的公司,工程还未完成十分之一,资金就已耗尽。项目操盘人灰心丧气,前往纽约寻找接盘者,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菲尔德——《疯狂的投资》的主人公。菲尔德的祖上在建国前从英格兰移民到美国,这些移民格外重视自我奋斗与努力挣钱。菲尔德在造纸印刷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年仅三十岁就已功成名就,年收入达几万美金(当时的美金价值极高),每天在上流社会享受生活。然而,当他听闻这个烂尾项目时,却被深深吸引。他与操盘者交谈后,直言对方的想法过于保守,他要做的是从纽芬兰岛铺设一条海底电缆直接连接爱尔兰,再经爱尔兰连接英国,将美国与欧洲直接相连。
这一想法堪称大胆至极,如同人类刚刚学会走路,就妄图一步跨越整栋大楼。其难度不言而喻。首先,当时人们对整个大西洋海底的地形和深度几乎一无所知。1850年,跨越英吉利海峡连接英国和法国的海底电缆成功铺设,英吉利海峡平均深度仅60米,最深处172米,而北大西洋的深度则达到3000 - 4000米,且海底地形复杂,当时却无人知晓。其次,铺设电缆的技术难题也极为棘手,要在如此深的海底铺设一条能够稳定传输信号的电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