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 (第4/4页)
识过倭国小犬妖雕的诡异阵法“春花秋叶”阵,太史慈就在暗地里向麾下的各种细作下达命令:彻查倭国人来到华夏的渠道和途径,以及他们在华夏分布的暗势力!最好,有细作潜入倭国的内部,搜集具体的情报……当然,他也知道义兄波才的妻子柳岩也是倭国人,但是他相信柳岩暂时不会做出对华夏神州不利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信任。
太史慈结合己方势力和江东的官方报告,也得知渤海郡的军民在己方势力的号召下,也联合起来抵抗侵犯的倭寇。最后,军民齐心协力把倭寇赶出陆地,一来二去,江东顺便把青州的临海区域收入版图。通过临海的区域,江东的势力可以抵达幽州地界了……
后来,青州的民众得知当朝大将军袁绍曾经勾结倭寇,侵凌同胞,于是他们便痛骂袁绍是汉奸,卖国贼!由此,袁氏家族的名望在青州地界荡然无存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消息传到中原各地,市井之间,街头巷尾更是议论纷纷。在民众的唾液中,在曹军的威逼中,袁绍忧愤而疾,终日卧病在床。其麾下文臣武将顿时成为一盘散沙,为了争夺利益,内讧一发不可收拾……
袁氏兄弟至死都没有向敌手投降啊?这到底是气节还是一意孤行?这是命也,运也啊……太史慈看着手头的密信,感慨万千啊。
不论如何,袁氏兄弟的殒灭必定成就了曹操。真是应验一句老话:一朝功成万骨朽啊!谁都想成为功成者,不想当骨朽者,但是平时的言行和作为已经决定当事人最终的命运……
中原大局已定,太史慈便停止浮想联翩,稳定情绪,开始阅览蛮夷部落菲尼人提供的航海图和航海的技术。不是太史慈不想争霸天下、逐鹿中原,而是他的思维焦点由现实的环境决定的:毕竟此时神州陆地的纷争,没有他的分,他充沛的精力只能消耗在神州的海洋。
据郭嘉的手札记载:远在秦朝,汉人就组织庞大的船队远渡重洋到达东瀛倭国,西汉时,就有船队到达印度洋……这是何等的壮举啊。
据太史慈了解,精通航海的菲尼部落,单人独木舟就可以在琉球岛和大陆之间安全的通行。这个时代,并没有指南针,在浩瀚的海洋,没有方向感,菲尼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航海,是太史慈的盲区,即便他能在水里不吃不喝十余天。好学的他,此时在恶补航海方面的知识啊。
这一日,太史慈结束闭关,正准备外出,便有燕云护卫前来禀报:汝南许邵拜见将军。虽然,许邵的谋略,武技一般,但是他能看出太史慈非凡的命格,能确认未来天下格局,已经拔尖的人才,这个才能让太史慈觊觎,让太史慈高看许邵一眼。
许邵拄着一根拐杖,摸索的走进郡府的厅堂。神情的憔悴说明他一路前行的艰辛。由于许邵在会稽郡已经呆了数年,由于水土不服,许邵此时已经眼盲,虽然许邵此时已是一个盲人,但是他听声辩位、闻香识物的功夫一流。
按照以往的经验,许邵摸索到客人的席位,却没有发现座位。他用木杖四处搜寻。
太史慈见状,含笑亲自走到许邵的身边,帮助他坐到高背太师椅上。
“呵呵,许先生,本将的府邸座位有点特别,许先生,你多担待啊!”太史慈回到座位,轻笑对许邵说道。
而座位这等细节,更加让许邵明白:太史慈真不是一般人物,不是池中物啊……
许邵对着太史慈的方向,颔首表示谢意,而后,他对太史慈娓娓道来:“太史将军,打开天窗说亮话,此次许某是拖家带口投奔将军的……许某曾经主持过汝南‘月旦评’,谁知稳定年代的评论却成乱世的罪孽。一些曾经被许某看不起甚至恶评之人,如今得势,成为掌握生杀大权之人,这些人睚眦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