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部分 (第4/5页)
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
1885年生人的宋哲元现在都五十多岁了,加之战场上瞬息万变。搏杀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给后代留个念想么?!
到了宋哲元这一步,子女安排成了他最关心的。解决了他的这个后顾之忧,老宋自然不介意自己的部队多一些国防军的元素。
1938年3月5日,武汉蒋中证颁发通电:追封原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二级上将为一级上将。同时,勉励天津宋哲元部让他们继续抗战。…;
而在宋哲元身后的河南汤恩伯部则是加强了军粮的收刮储备,并随时准备撤离。
“局势糜烂啊……”在武汉的会议室里,蒋中证拿着电报叹气道:“这孙荫亭,大家看看怎么把他拉过来。要是让他投了国防军,对于我们则是很不利之事呐!”
蒋中证的话并没有引起大家都讨论,这玩意儿怎么讨论?!韩复榘的重迫击炮团是怎么没了的?!还不是这位委员长调走的?!
韩复榘麾下也就这么个重迫击炮团能够作为火力支援,这一调走对于战局的影响傻子用看都知道。
为什么宋哲元愿意放国防军过天津?!还不是己方装备烂的离谱,国防军好歹还支援给宋哲元一部分火炮和花机关。
国府方面可是屁的表示都没有,再说了现在第三路军都打残废了。要是换作国府肯定得撤编,人家撤到东三省去那才是保持建制的办法。
两相对比,这投奔了国府的才是大傻子。
实力不如人,还小肚鸡肠的斤斤计较恨不得把所有的部队都换成黄埔系再把所有人都整成中央军。这样的做法导致的后果就是一堆的人警惕国府。
比如现在,戴笠传回来的消息显示阎锡山正在秘密的试图接触国防军。阎老西不是傻子,河南的汤恩伯那么大的动作人家会不知道?!
中央军都准备撤了,要是日军杀过来山西阎老西自问是守不住的。为此,阎老西不得不去找国防军。毕竟现在整个国内,能够和日军一战者已经极为明显:只有国防军。
阎老西混了那么多年,其眼光不可谓不毒辣。看出情势如何了,他自然会做出选择。反正武汉方面现在是自顾不暇了,如何做还不是看阎老西自己?!
“委员长,现在不是孙荫亭一个人的问题。其实我们应该说是整个国府的问题,山西的阎百川现在的动作已经是很明显。我相信刘湘他们肯定也会有想法。”
最终开口的,还是杨永泰。这也是无奈之举,除去他之外其他人根本不好在这个时候开口说这种丧气话。不然引来蒋中证的震怒,那可不是好玩儿的。
“现在我们急需的不是拉回来他们。而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不然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国府的状况会越来越孤立,后果是什么我想我不说委员长也是知道的。”
蒋中证脸色很是难看,其实杨永泰所说何尝不是他心中所虑?!可无奈的是自己的部队就是没有国防军的能打,这叫人莫可奈何。
谁不知道打胜仗会赢得各种赞誉?!谁不知道,打胜仗肯定会让自己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可问题就是,自己根本就打不赢啊!
从蒋中证到整个国府,就没有人认为自己能够打赢日军。无他,淞沪一战直接将国府的底气全部打完。
最为精锐的部队,甚至坦克、飞机全上了也不过是被日本人横扫的七零八落。一直不敢宣诸于口的伤亡事实上高达十八万人之多!
这种情况下,你叫国府怎么能有信心和日军一战?!淞沪一战,这可不仅仅是中央军啊!甚至可以说是除去国防军之外整个国内所有最强部队的集合。
但都打成这样,你让国府如何能够有信心和日军一战呼?!
“李德邻哪里他怎么说?!有没有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