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3/4页)
成规,依然学着祖辈的传统,终日劳动在那一片黄土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里刨食,只求解决温饱,成了他们生活永恒的惯例。
其中一名少年书生,却是十分不喜黄土地里的生活。他借那些书籍自学成才。渐渐丰富了知识,懂得了一些智慧。他终日刻苦读书,刻苦专研。他心里所想,为了离开这座村子。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为了脱离贫穷。唯有读书明理。
除了书生以外,所有村民依然缺少文化,没有智慧,他们思想呆板,头脑陈旧。
一天,黄土地里劳作的人们再次看到大山顶上闪出玉光。想起了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故事,他们迫不及待,连忙丢下地里的活,拿着锄头铁镐等原始工具,就往大山上去挖宝……
众人路过少年书生的窗台下时候,有人吆喝,“大山顶上又出现闪光了,你不跟大伙前去挖宝?”
书生笑答:“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金钱,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财宝!”
于是埋头钻研手里书籍,不理会旁边那些利益琐事。
久而久之,村民们给少年书生取了一个外号,叫‘傻书呆’。时日长久,村民们每次看到大山顶上冒出玉光,总是迫不及待丢下地里劳作,跑山顶上去寻宝,结果每次悻悻,都是空手而回?
他们每次都在埋怨,每次找了许多借口,不是大山顶上没有宝藏,而是他们跑山顶上的速度太慢;更有甚者,说山上的财宝生有双腿双脚竟会跑路,有人说不对不对,发光的财宝生有四只脚,或者八只脚,它比村里人跑得都快!
话说有一次,有人谣言大财宝跑到了大山脚下。
第一个知道秘密的人立刻把消息散播全村,全村村民急忙扛着锄头,铁锹等原始工具上路了……
路过‘傻书呆’窗台下时候,他任然还在埋头读书。隐隐传出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听到这句话时,村民不是傻笑,就是愤怒。他们每次山上挖宝时,总要路过书呆窗下,有些时候却要变着法门在他的窗下逗留片时,后来想到了财宝,才急匆匆走了……
从村口到那大山脚下,每次必须乘船过湖,村民们早已备好了船只到得湖边,这次过湖时候,却看见了一个白须白发的老头蹲在湖边上钓鱼。
村民们见怪不怪,只顾纷纷登船过湖,可就在这时,老头却也收好了钓竿,准备登上村民那条小船。
一些村民登时怒了,大骂出声:“哪里来的老头,赶快给我滚一边去!”
老头结结巴巴的哀求道:“我……我……老头子也想过湖去寻宝啊……我……几天几夜都钓不上来一条鱼,老头子就要饿死了!”
村民们坚决不允那老头上船,心坏的恨不得老头立马饿死了,心好的却也不停劝说:“外乡的老人家,还是安心钓你的鱼,财宝不能当饭吃,等你随大伙过了湖,如果饿死在了船上,大伙岂不无辜赔上一条性命!”
老头怪声连连的道:“是啊,是啊,财宝不能当饭吃,老头还是安心钓鱼来得实在。”不再争执着要上村民的船。
村民好不容易将老头丢在了湖边,纷纷上船过湖寻宝……
结局依然空手而回……
……
还有一次,是在农忙季节。村民们正在地里耕耘劳作,大山山腰上忽然闪光?
众人急忙丢下手里的活。拿着工具上山寻宝……
由于上次的空手而回,他们把责任归结于傻书呆与钓鱼老头那里浪费的时间太多。这次村民学了乖,不再吃时间上的亏。当他们走到书生窗台下的时候,书生连推窗探出头来劝解,说不能丢弃了地里庄稼,不然大伙来年没有可吃的粮食了。
没有人理会书生的话,几个听来耳背的村民大汉,甚至抡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