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无奈的海长安 (第1/2页)
海长安本名常安。他与周家其实没有什么过节,只是受到了家族的牵连。
常家与周家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先帝时期。
那时候周太后还是周皇后,她所生的嫡皇子,本该是储位的不二人选。然而当时宠冠六宫的是常贵妃,另外几位妃子亦有圣宠。她们膝下都有皇子,资质不一,但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得先帝宠爱的,就是常贵妃所出的纪王。
先帝曾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里对心腹臣子说,可叹纪王不是从皇后肚子里出来的,否则定会立他为太子,然而皇后有子,又没有过错,家世德行皆无可挑剔,按照祖宗家法,储君只能是皇后之子,他再不舍,也只能选择放弃纪王了。
然后周皇后所出的嫡皇子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表面上看,嫡皇子之死只是一个不幸的意外。可很多人心里都清楚,那完全是一个阴谋。至于凶手到底是谁?有很多猜想。考虑到他死后,纪王立储的呼声最高,后者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是嫌疑最大的一个。但其他妃子、皇子也有过行为可疑的举动,这就让周皇后没办法判断出准确的凶手人选了。
周皇后,或者说周家所有的子女,都被教养成了讲规矩讲道理的性子。若没有明确的证据,他们是不会罗织罪名将嫌疑人置于死地的。最终,她也只是选择了一个幼年失母、背后没有母族支持、才干资质都还过得去的成年皇子,将他推上了储君之位,令常贵妃等一众妃嫔以及她们所出皇子的野望彻底破灭。
这便是德光皇帝了。
然而,德光皇帝继位后态度大变,对周太后不再孝顺恭敬,对周家也多有不满和猜忌。周家人心里自然难免会生出不平——若非自家皇子外孙被人谋害了,他们何须挑选这么一个白眼狼?!
可惜,常贵妃虽然殉了先帝,却也保住了儿子。纪王等皇帝的兄弟们都活得好好的,虽然从未掌握权力,但多年来始终养尊处优。皇帝身体不好,却面临无皇嗣可继承大统的危机时,他们还能跳出来显示一下存在感,让皇帝烦心。而在这个过程中,纪王及其背后的常家,常常都处于主导地位。
周家远离朝堂,冷眼旁观京城这些年来发生过的事,越发觉得常家深不可测,更象是谋害了周太后之子的幕后黑手。他们对常家怨恨越深,常家子弟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的处境就会越差。常安父子在长安生活了那么多年,自然是体会甚深。
然而,就算是常安父亲在世的时候,他能明显感觉到周家人的敌意,也从来没有周家人故意伤害、陷害过他。真正让他伤心难过的,反倒是家族那边施加的压力。
他本是常家上一代最优秀的子弟,却因为是旁支出身,被家族踢出来做了牺牲品。常家指望他能代家族承受周家的怒火,兴许还能成为家族反告周家的工具人,可他却在长安好好地活下来了,不但升了官,结交了不少当地朋友,连儿子也健康养大了,甚至可以进入卫学读书,与周家子弟成为同窗……
这可不符合常家的利益,于是常安之父只能不甘不愿地“病死”了。
可在“病死”之前,常安之父把儿子托付给了好友海西崖,海西崖又在周家的默许下,收养了常安,为他改名换姓,还带去了边城,从此与常氏家族断绝了联络。海长安没有落入家族之手,成为他们攻击他人的工具,而是平平安安地在边城长大了,娶妻生子,生活幸福。
他知道自己是个雷,随时会被常家利用来攻击周家。他清楚自己家族血脉自带的罪孽,并不怨恨周家对自己的戒备,反而很感激,一直以来,周家都对他父子二人足够宽容。因此他自打回了长安,就非常自觉地深居简出,低调行事,力求不让周家人感到碍眼。
只是这么一来,正值壮年的他,便空有一身本领,却只能投置闲散了,未免令人觉得惋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