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三十五章 衡量 (第1/2页)
海礁听明白了小妹的意思,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
“主意挺好的,但是……”他顿了一顿,“小妹,你要知道,上辈子许太后二嫁的秘密被公之于众后,先帝就曾经以大义之名嘉奖她,为她正名。可满朝文武都不太认可,新君继位后,内阁还以她曾经失节为由,拒绝她插手政务。你这一套主意,上辈子就已经失败过了,这辈子还能成事么?”
“许太后又不知道这事儿上辈子失败过了,没有经历过之前,她兴许认为自己能成事呢?”海棠哂道,“更何况,两世情况不同。上辈子孙阁老还是内阁首辅,权倾朝野。皇位更迭,新君与他并不和睦,他想方设法架空新君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容许与自己敌对的许太后插手政务?自然是要想尽办法把人困在后宫了。遇到这种把柄,他只会拼命将许太后往泥地里贬,断不可能说她半句好话。
“可如今孙家已然倒台,内阁首辅陶阁老乃是一心为公的忠臣,与新君关系甚好,从来没打算跟许太后过不去。而且后宫中太皇太后尚在,许太后本来就不怎么过问政务,内阁完全没理由拿这种事发难,就算知道真相,也不会闹大,损及先帝身后之名。而太皇太后知道真相,实在万不得已时,她出面说句话,风波就能平息下来了。”
许太后二嫁的真相就算日后再被人揭发,也是影响有限的。太皇太后周氏会替她辩解,新君也会为她平息非议,内阁更没理由拿这种事说嘴。许太后已经不需要担心会再经历上辈子那样的窘境了。
当然,就算她再被困在后宫,不得过问政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今的内阁实心任事,宫中又有太皇太后坐镇,许太后既无得力的娘家,又不曾涉及过朝政,她的一点黑历史,根本影响不了大局。除了会给京中权贵圈的女眷增添一点谈资,什么风浪都掀不起来。
在不会造成重大危机的前提下,许太后若是顾虑到自己个人的名声,想要提前做一点舆论方面的准备,以防万一,其实是无碍大局的。反正她只是嘉奖一两位有过大义之举的再嫁妇人罢了,又不需要她大肆宣扬,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只要她找出来做为范例的再嫁妇人确实有实打实的义举,能让朝臣们认可此事的政治正确,就不会有人非要跳起来指责她的做法。
而眼下,朝中众臣正忙于平息权力更迭引起的风波,新贵们要尽快掌握好新得的权力,孙派党羽要想方设法洗白自己、寻找生机,其余官员也要尽力表现自己,好赢得新君青眼……谁有空在这时候,为了一点小事,跟新君的亲生母亲过不去?一旦触怒龙颜,新君要贬斥什么人,连理由都是现成的——只说那人是孙家的残党就是。反正孙阁老得势时,满朝文武都少有敢与他作对的,大多数人更是要巴结讨好他,说其中一人是他的党羽,未必是冤枉。
海礁闻言,沉思片刻,道:“这倒也罢了。以许太后的脾气……她兴许真会生出这种念头来。哪怕她二嫁的秘密一辈子也不会有人揭发,她也愿意去嘉奖其他二嫁的有功妇人。”
上辈子他就听说过这种事,有个小武官的妻子,丈夫阵亡于沙场,公婆大受打击,皆卧病在床,她为了给公婆治病耗尽家财,为了一家子不饿死,便改嫁给了丈夫的同袍,后者也愿意扶养她的公婆儿女。她为后夫又生育了两个孩子,还把后夫元配所生的长子教养成才。待后夫病亡后,还替他继续赡养父母与子女。她的继子与亲子相继在军中立功,得了官职后,为她请封诰命,也将她的事迹上报朝廷。当时朝臣们得知这妇人是寡妇再嫁,十分不以为然。是许太后听说了她的故事后,在宫宴场合里夸奖她的孝义之举,劝新君下旨嘉奖,那妇人才终于得封了诰命,又得了宫中赏赐的。
当然,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许太后就是二嫁,私下议论她是想借这名妇人的事自夸,对此没什么好话。不过,那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