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 (第1/4页)

谁也没想到,依克唐阿居然有如此风骨。而且以一个旗人武夫,中唐名将,居然如数家珍。这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两个名字用来比作徐一凡,李光弼还算是给徐一凡留了一点面子,这仆固怀恩一比,竟然是分外诛心!

徐一凡脸色先是青下去,接着马上就涨得通红,伸手就是用力朝下一劈:“绑了这个王八蛋!升炮,行军法!你的吉林练军。老子不希罕!”

依克唐阿尤自冷笑:“多谢大帅成全标下身后事业!”

大雨滂沱之中,几千将士,就只是呆呆的看着徐一凡身边戈什哈,将依克唐阿一下按倒在地!

雨后京城,空气分外清爽。只是这道路有些不堪,京城首善之地,除了从颐和园到紫禁城那一条路是石板地外,其他的都是土路了,出名的刮风满天灰,下雨成泥潭。街面儿上泥都能埋了脚背。饶是这样,还掩不住京城的热闹。前些日子大家人心惶惶地,现在仿佛圣君一上台,一切又都天下太平了。前些日子,街头巷尾还在传说徐一凡徐大帅是如何地国朝定海神针,现在四九城内。却又有一个谣言幽幽飘起。

这徐大帅。到底是不是咱们大清的曹操?

说是的,有鼻子有眼睛。宫里出来遛弯儿的太监们还能抖弄一点儿宫廷密辛出来。居然还有传说他是流亡海外朱三太子的后裔。朱和余字儿很象,是假借,再添一个立人儿,摆明了是要回来收揽人心的。要不然呢?这徐一凡还能从土里突然蹦出来?这洋鬼子地界出来的玩意儿,就是有些邪门儿。

这些话,大家爱说,也爱传。不过没那么肆无忌惮。谁也不能当着面儿说才是大功臣的海东徐帅是曹操。不过这带点神秘的口耳相传。却更有生命力。茶馆有的说书先生都悄悄收了徐一凡的段子,改回去说永庆升平。让康熙爷继续下江南和江南武林高手打个不亦乐乎去。

大家气氛都有些怪怪的,都瞪大眼睛,竖着耳朵,看着辽南方面消息。等着那里见仗的消息传过来。世道变化得这么快,真是什么事情都有,和小鬼子一场仗打得这么个朝廷墙角旮旯里什么东西都翻出来了。大家都觉着这天下该变,可是又怕变,更不知道朝哪里变。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最后就化成了齐东野语,在四九城上空幽幽飘荡。

前些日子,京城百姓地孤愤精忠,转眼间似乎就消失得没有痕迹了。但是这种被一场未曾有过的民族战争激起的情绪,也许只是暂时的沉在水底,总有一天,会以更大的波澜,汹涌的翻卷出来。

在出水关门外的一处江南口味的茶楼里,二楼雅座门帘垂下,小二不断的朝里面送茶水,送点心。这里的口味,京城百姓吃不惯,但是来往官员,特别是南方籍贯地,都爱到这里来。清流多以南方人为多,倒不是地域区别真那么大,只是自从咸同中兴之后,朝廷一直维持着的中枢南北平衡早就没了,当权的多是北人,失意的官儿们,更容易变成清流,反正发牢骚简单。

于是乎,这个南方口味的茶楼,倒也成了京城清流们一个聚会的小小地点。

今儿聚在这里地人也不是太多,光绪上台,帝党总算分了一些位置。剩下一些黑到家地,才到了这里,给一个衣衫萧然的老头子送行。

这老头子就是两代帝师翁同龢了,他清癯了许多,一身竹布夹衫,端坐当间儿,慢慢的吃着烫干丝。周围送行的京官不住敬茶,他也只是淡淡点头。门口守着地差役不断探头进来看,却被那些官儿老大不耐烦的摆手朝外赶,差役们也不敢得罪,只是陪笑。

皇上现在又拿了点儿权了,翁同龢可是帝师,谁能担保老头子哪天不翻身过来?说是押解回籍,可是这趟差使是伺候老太爷的,赔钱的黑差使。也算倒霉。

屋子里面地京官们说了一阵善颂善祷地话,无非就是老爷子起复是指顾间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