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5页)

小马过河般地运作了一年有余,《幸运52》逐渐为观众所接受,所喜爱,至1999年的夏天,《幸运52》的收视率大有改观,提高到了1%,随后又从1%上升到,然后到2%的高位,逐步形成了较大的公众影响力。到2000年之初,投资公司终于收回投资,节目的广告价码逐渐由最初的几百万翻涨了十多倍,到后来是每年6000万的盘子。

《幸运52》最终成为央视的金牌栏目,这虽非李咏一人之力,但他的重要性也是举足轻重的。节目为观众所喜爱,李咏随之急速走红,《幸运52》成为名牌节目,李咏的主持风格也为央视领导所认可并加以欣赏,节目的娱乐底线被放宽。“刚开始的时候不受关注,一年之后,突然就红了,也许大家更喜欢看到舞台上我的这种真实吧。现在上下对我其实都很宽容,跟我说,李咏,你可以再活跃一点。”

其实,李咏的成功是必然的,没有人知道大成功对他意味着什么,但是至少现在他应该算是成功。第一步迈出后,他赢得了一种成就感,观众认可的成就感,应该说他的出现,迎合了一种需要,一种时代的需要。

《幸运52》可以说是李咏人生之路的一个转折,第一次在这档节目中亮相时,许多观众甚至以为李咏是央视最新推出的“秘密武器”,但其实,从1996年起,李咏就先后在《天涯共此时》和《欢聚一堂》两档节目中现身,不过当时的节目并不受观众的热切追捧,主持人自然也没有令观众印象深刻,更遑论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成为主持人之前,他一直在央视担任幕后工作,从记者到编辑,埋头在文字撰稿和采访奔波之间,不为观众所知。

主持人这份工作,在李咏的最初印象中,风光还未及记者、编辑,其实在《天涯共此时》之前,他还做过短暂的主持人,但试了几次镜之后,李咏感觉这份工作对自己而言颇为困难:“有好多我自己觉得不能胜任。1991年分到这儿(央视),播音员那时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我’个人来跟观众交流的氛围。我照过镜子好几回,我觉得不行,让大家伙挑剔的地方太多。另外,在实习的时候,我的老师们都是编辑。我就觉得做记者多好呀,做编辑多好呀,可以祖国各地天南地北地跑,又都是公差。”

因此,李咏旋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做记者,实现自己“天南地北地跑”的愿望。就连担任《天涯共此时》这档节目的主持人,也是勉为其难:“因为《天涯共此时》。我记得当年是程前主持《天涯共此时》,后来程前去了《正大综艺》,他无法顾及到《天涯共此时》正常的录像。大家找来找去,领导突然发现:哟!你原来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吗?你来做这个吧。我是一肚子不情愿,因为那时候做记者挺好的,在外面有很多的片源,而且各个电视台有好多好朋友,但是,工资就给我调过去了,我就去了《天涯共此时》。后来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国际频道正式推出了。1998年1月11号,我录了第一期国际频道的综艺节目《欢聚一堂》,我永远记得那期节目。那期节目写了很好的词,我在底下把词背得滚瓜烂熟,一上台、一站、一鞠躬、一抬头,词就全忘了,因为是在电视台800平米演播室,底下坐了300多口子人,一抬头一看,只见脑袋不见大腿的。不过我进步很快,我觉得这个进步来源于在国际频道这几年做记者、做编导的经历,它让我多工种地接触电视的很多方面,熟悉电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为什么是李咏(3)

做主持人的感觉不如做记者,这也许与主持人明星效应尚未形成有关,也可能是节目的格局所致。李咏成为现在的“李咏”亦非一朝一夕之功。

自己这样的一段经历,是否就是一段本应该越过的弯路?但李咏认为是值得的,这是一种人生的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