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部分 (第1/5页)
所以说这些人的信仰,事实上是带着功利目的的。或者说中国人对于神佛的信仰,本身就充满了功利的色彩。你保佑我了,那我自然是诚心供奉,哪天觉得你不保佑我,那么立即翻脸大骂也是常有的事情。
大部分人是伪信徒,真正信仰宗教的人,估计很少很少。
反正这些大老板是伪信徒无疑,他们的信仰自然也比较功利。要么是希望佛陀庇护自己生意兴隆、身体健康、多子多也,要么是寻求心灵的解脱,达到暂时避世的目的。
宗教信仰的本质,就是逃避现实嘛。
不过不同的教派,帮人逃避现实的手段也比较繁多。最常见的自然是诵经、**,举行仪式什么的,不然就是画符、吃斋、练拳。反正宗派那么多,“神通”更是不少,总有一个适合自己。所以只要方法管用,再不入流的小门派,也不愁没有信徒的供养。
然而,现在这些人却发现,金丝玉帛的效用好像非常强大。他们凝神注视丝帛上的佛陀片刻工夫,就感觉到心里的烦恼、忧愁逐渐的平息了。
神通神通,或许就是心神通达的意思。显然金丝玉帛就具备了这样的“神通”,也难怪这些大老板表现得那样激动热切。毕竟他们也有见庙烧香、逢寺拜佛的习惯。这些年来走南闯北,也拜过不少大师真人,可以称得上是身经百战,久经考验。
一般的“神通”,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明显作用了。就是这个原因,他们才明白金丝玉帛的可贵。如果哪天心情糟糕,烦躁不安,也不需要大师真人开导,只需要跪坐在金丝玉帛的旁边,认真仔细的参佛,再诵读一两段经文,估计心境就自然平和了。
这就是有信仰和没信仰之间的差距,王观打量金丝玉帛的时候,注意和感叹的是东西的工艺水平,但是半山和尚和这些大老板,却是从信仰修行的角度出发,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所以东西在王观手中,完全就是暴殄天物,而搁在半山和尚这里,那才叫相得益彰。
事实就是这样,在察觉金丝玉帛“神通”的一瞬间,一些大老板就决定了,不管半山和尚的水平怎么样,他们都打算成为半山寺的忠实顾客,或者说虔诚的信徒。
不过再虔诚的信仰,也改变不了大老板们生意人精明的本色,一些人心中觉得拥有两件佛门至宝的半山寺,想不兴旺发达都难。
一时之间,许多人开始明白唐氏集团为什么敢接手山寺脚下的项目了,甚至有个别人已经在考虑,要不要盘下附近的地坐等升值……(未完待续。。)
第755章 六代祖师显灵了?
ps: 月中了,又是新一轮求月票热潮,请大家多多支持。
就在一些大老板心中盘算之时,半山和尚微笑道:“贫僧准备在法堂开坛**,如果诸位施主有意,不妨过去聆听。”
这些大老板一听,怎么可能拒绝,纷纷点头答应下来。随之他们一边恋恋不舍地回头观望金丝玉帛,一边随着半山和尚出了方丈室。
“来日方长,以后再来……”
带着这样的想法,众人慢慢的来到了法堂。
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是高僧演说佛法的地方。据说佛陀在世之时,为了给众生演说佛法,特意建立了法堂,专门用以传播佛教。
一般的寺院,已经很少设立法堂了,主要是在大雄宝殿诵读经书或举行佛教仪式。但是谁叫当初建造寺院的大老板钱多呢,不仅修建了法堂,另外还有照堂、经堂和讲堂。
其实这四堂的功能已经重合了,根本没有必要建那么多,不过那个大老板当时肯定是觉得钱多烧手了,才把四堂全部建全。当然也真别说,四堂整齐相对,建筑又十分美观,确实充满了大寺院的气派。
另外寺院建筑本身又是用古砖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