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 (第3/4页)
。可这铁丝看着绷直了,实际上颇有弹性,俄军好不容易砍断两层铁丝网,打开了一个极小的口子。然而对面营地里就亮起的光柱,光柱先是一阵乱扫,片刻之后就找到了俄军的突破口。子弹如同飞蝗般向着俄军打来。
这下俄军可是慌了神,当时就有几名俄军中弹。然那逃生者终生难忘的是,有几个俄军在逃出缺口的时候发生了拥挤,衣服挂在了铁丝网的尖刺上,结果越是着急越是挣不脱,当俄军站稳不定整个人倒在铁丝网上之后,他们发出了骇人的惨叫。
“铁花”上的尖刺从各个角度上刺入他们的身体,越是挣扎刺的越深。衣服还好些,在亮如白昼的灯光下,只能看到血液从里面汩汩而出。可有人脸刺在“铁花”上,尖锐的铁刺划开了皮肤,又勾住了皮肤。疼痛让人试图挣脱铁刺,可挣脱带来的剧痛又让他们本能的把脸靠回去。挣脱与不挣脱都是剧痛,这几个家伙就在铁丝网上如同鱼一样弹腾起来。
后面的事情那几个逃脱者没说,他们已经被同伴血肉模糊的脸吓得肝胆俱裂,一个劲逃窜。
接下来的几天中,俄国骑兵连试图突破铁丝网的机会都没有,中**队大量的向齐齐哈尔进军。这些军队白天行军就在据点外面休息,晚上就在据点里面驻扎。每一支部队数量都有几千人,几十人,上百人的俄国骑兵根本就不敢靠过去。
“我们回齐齐哈尔!”谢廖沙少校在头天终于下达了命令。骑兵固然有自己的机动优势,但是这种优势面对有着稳固行军据点的大规模军队面前什么都不算。几十名骑兵通过突袭击击败上千人的军队,那是在冷兵器时代。现在别说几十名骑兵,就是上千的骑兵突然发动进攻,在排枪面前也是找死。
就在骑兵还有半天就要抵达齐齐哈尔外围的时候,迎头却跑来了三匹马。谢廖沙的骑兵部队停了下来,那三人远远就能看出是俄国人,再近一些,这些人认出是部队派出去的前哨。三人到了谢廖沙面前,紧张的喊道:“少校!中国人已经把齐齐哈尔给围住了!”
“什么?”谢廖沙对这个情报非常不解。齐齐哈尔周围的堡垒组成的防御体系总面积至少得有十几平方公里,中国人那点兵力怎么敢分散。他们就不怕被各个击破么?而且即便是中**队分散开,他们也不可能把齐齐哈尔给围死。
“中国人用铁丝网修成了好多阵地,已经把齐齐哈尔整个围起来了。我们绕了好大一圈都没看到可以进入齐齐哈尔的地方。”前哨焦急的说道。
谢廖沙少校还不相信,他亲自带队靠了过去,只向前走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熟悉的木桩。在广阔的平原上,木桩仿佛看不到尽头。在极远处,俄国堡垒的顶端隐约可见。但是想回到俄国人占据的齐齐哈尔,就得突破层层防御,就谢廖沙少校手里这点兵马,搞突破完全是送死。
看了好一阵,谢廖沙少校对着身后目瞪口呆的俄国士兵喊道:“我们从下游渡河,看看能否从河那边回齐齐哈尔。”
5月24日,中**队使用铁丝网完成了对齐齐哈尔的包围。俄国派出了试图切断中国运输线的骑兵,这些人被俘之后也成了中国的情报来源。中国不在乎城内的到底是哪些俄国部队,番号是什么,首领是谁。这场战斗之后,部队并没有准备在齐齐哈尔留什么活口。在与俄国的战争中,中国也没准备给俄国留什么活口。
从战略上讲,中国北上尚且如此艰难,俄国人抵达这里的困难更大。如果现在总人口不足一亿的俄国真的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运送上千万精壮到远东,中国也会竭尽全力杀光这上千万人。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俄国灭国。韦泽不认为俄国人会干出这等事情,他估计只要杀掉一百万俄国人,远东也就干净了。俄国是经不起这种损失的,除了认输之外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