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 (第4/4页)

“若依梓潼,尚需如何?”

曹王后道:“亲亲、尊尊,自华夏为政治者之经纬也。自古要使家国之间得以紧密结合,莫若联姻。若那位张特使只是止步于疏勒,则两家平等交好,不在话下。但万一那位张特使真有通天彻地的本事,竟让他规复了安西旧疆,称王称霸,则欲使张特使不忘陛下之恩情,唯有结亲,方可多几分保证。”

第一七四章 开荒大元帅

疏勒地面飘起了农歌,许多的田野的稻穗都沉甸甸的。西域这地方,如果天气适合,灌溉充足,种出来的大米也是很好吃的,不过产量就让张迈有些纠结了,农夫们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年,一亩地的产量还不够两石,差不多只够一个人在和平时期一个月的口粮,张迈想想上一辈子所见所闻,动不动亩产千斤以上,自然觉得一亩不足两石太少了,但杨定国等却已经对这个亩产喜出望外了。

“唉,自己当初口袋里怎么就不带上一把杂交稻种呢?”张迈想。

疏勒地区的稻田的种植面积约二十五万亩,预计可以收成四十余万石,莎车地区由于没有误了农时,大半的好农田已经种植了小麦并已收成,共收得了三十八万石,另有三万亩的稻田,预计也可收成五六万石的稻子。

黍稷大麦以及杂粮的播种面积是水稻小麦的五倍,但产量肯定不如稻麦来得高,高产草料的种植面积又是杂粮播种面积的十倍,其产量则尚难估计。此外尚有大片未曾开发的天然草地,那些则是粗放型牧地的所在了。

郑渭敲打的算盘告诉张迈,今年秋收如果顺利的话,疏勒、莎车两地可统计的粮食数量大概为两百万石左右,如果只算粮食产量,哪怕只是和平时期本地区的人口消耗,那也可以说是紧巴巴的,打仗就打不起来了因打仗时士兵对粮食的消耗一般都在平居生活消耗的三倍以上,如果出征地区较远,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地翻倍。

但幸好,疏勒地区的畜牧业并非农业的补充,而是可以与农业媲美的支柱,疏勒境内究竟有多少大牲畜(不计算猪)郑渭也没法确切统计,只能估摸,他告诉张迈大概有一百万头不过实际上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这个估计。

从大宛地区和新碎叶城迁徙来的新民,善养家畜,主要是马和羊,疏勒地方的唐裔农夫则善养猪与家禽,三大族群混居以后,互相传授经验,在疏勒地面上慢慢形成了一种复合式的农牧方式。他们将粮田与草田区隔着种,上等草料喂马,中等草料喂羊,草料末就丢在田里任其腐烂,养了家畜家禽,分辨全部下田还肥,这些族群聚居的地方是疏勒地区单位粮食产量最高的地方,不过这类的精耕细作尚待推广。

作为特使,张迈大力提倡食用奶类制品与蛋类制品,将肉食与蛋奶混合米面杂粮,除了大大改善民众与士兵的饮食结构之外,那些适宜运输的粮食也可以节省下来以备军需。民部的一些妇女正在张迈的启发下研究如何制造速食面,大宛地区搬来的新民则贡献出了制作肉脯的技术,这些看起来很微小的技术张迈却很重视,因为会对往后的战争产生相当大的助力。

“这个年关,能过去了。”郑渭说,“到了明年,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过多了。”

因为杨定国已经在疏勒界出了大概五十万亩的备用耕地,在莎车则界出了十五万亩。

疏勒地方很大,其可待开发的耕地数目其实还是蛮可观的。

“那就是有七十五万亩了!”张迈叫道:“如果全部用来种植稻麦,那我们的稻子和小麦的收成,岂不是可以一下子增加将近两倍?”

“没那么多!”杨定国道:“这七十五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