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頁 (第2/2页)
不少人想要打招呼,但在大殿上不得喧譁,只得按下結交的心情。楊璉十分清楚,這很有可能是天子的功勞,這時,齊王李景遂也發現了楊璉,驚訝的同時,也放下了心,楊璉安全回來,比什麼都強。
他遠遠地朝著楊璉點頭,表示看見了他。楊璉還了一禮,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這時,在太監的高呼聲中,李璟身著龍袍,頭戴沖天冠,慢慢踱步過來了。
李璟很興奮,楊璉回去之後,他沒怎麼睡覺,而是站在地圖前,看著福州,喜不自勝。開疆拓土是他的願望,可是他登基的這幾年,除了趁著閩國內亂奪取了建州一帶之外,再無建樹。最讓他頭疼的時候,在閩地與吳越國的爭鋒,大唐逐漸落入下風,比如說清源軍的留從效,雖然名義上屬於大唐,但實際上,他當初是趕走了大唐任命的官員,成為當地的土豪。
對於這種情況,李璟十分無奈,大唐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四周強敵眾多,內部黨爭不斷,嚴重削弱了實力,所以李璟不敢投入太多的兵力,也只能默認留從效成為泉州、南州的實際統治者。
可是現在不同了,福州大捷用兵不多,而且很有效果,取得了勝利的同時,讓李璟看到了希望。唐末之後,牙將桀驁不訓,往往取前任節度使而代之,大唐發跡,類似於此,烈祖在亂世之中,逐步掌握大權,有了足夠的實力,便取代了前朝。當然了,這說好聽了是禪讓,可是李璟十分清楚,若不是掌握了楊吳的大權,根本不可能禪讓。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從烈祖開始,對武將有一種防範之心,李璟幾次用兵,大多是文臣臨時統軍,文臣臨時統軍有一個好處,不容易篡權,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好的後果,文臣不通武事,作戰經驗不足,往往敗多勝少。這一點李璟清楚,但為了防止武將奪權,進而兵變,他實在是沒有好的辦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