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蛟龙探月1 (第2/4页)
秒 11.5 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彻底挣脱了蓝星那巨大的地心引力束缚,冲破了卡门线,向着深邃无垠的宇宙进发。
然而,这只是征程的开端。当蛟龙号顺利冲出卡门线之后,接下来需要采取一系列精准的操作来控制飞船的速度。我们科研人员团队迅速启动了降速程序,逐渐减缓蛟龙号的飞行速度,使其最终稳定在每小时 1000 公里左右。这个相对较慢的速度既能够保证飞船安全地朝着月球前进,又有利于后续的各种操作和部署。”
李婷婷继续介绍道:“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飞行时间,开展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蛟龙号向外投放各类先进的通信卫星、监测卫星以及其他相关设备。
这些设备如同构建起一座无形的桥梁,将地球与月球紧密相连,形成一个高效可靠的地月通信网络和全方位的月球探测监测网。它们将实时传输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我们后续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 16 天飞行之旅,蛟龙号将会飞行到月球,并进入了环月轨道。此时,我们会对月球表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地质勘探扫描。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仔细地观测和分析月球的地形地貌、岩石结构以及潜在的资源分布等情况。
经过一番精心筛选和评估,最终确定出最为适宜降落的地点。然后,蛟龙号开始执行水平减速降落程序,缓缓靠近选定的着陆区域,准备迎接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壮举。”
听到这里,身处连线另一头的冰冰不禁好奇地问道:“如此众多优秀的科研人员一同登陆月球,想必你们后续肯定还有更多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待着去完成吧?”
李婷婷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没错,冰冰姐。一旦蛟龙号成功降落于月球表面,我们就会立刻着手展开月球基地的建设工作。经过在环月轨道上前期的详尽勘察和分析,我们在登陆时已经可以确定在登陆区域周边有那个规模较大且安全性十分稳定的地下溶洞或者深坑可以作为基地的选址。
所以登陆月球后,我们便会启动永久性月球基地的建造工程。按照规划,这个基地的一期面积将会达到两万平方米之大。基地内部将精心划分并配置多个功能各异但又相互协作的中心,其中包括月面指挥防御中心、人员生活中心、科研实验中心、材料生产中心以及设备生产中心等等。
这些不同的中心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构建起一个能够完全满足三百人在月球那独特的低重力环境之下顺利进行科研探索与日常生活所需的综合性基地。”
就在此时,叶琴缓声说道:“此次关于月球基地的建设工程,我们拟定了一项详尽且高效的方案——那便是通过有人操作与无人作业相互协同、二十四小时持续不断运作的方式来实现目标。
按照预定规划,整个一期月球基地的建设预计耗时两个月左右便可竣工落成。待到基地成功建成之后,‘蛟龙号’上的全体成员都将齐心协力一同迁移至这座崭新的月球基地之上,并在此展开第二期基地的扩建以及地月往返飞船‘蓝鲸号’的建造等一系列关键工作。”
听闻叶琴如此这般讲述,连线另外一头的冰冰不禁心生好奇,忙不迭地追问道:“蓝鲸号?难道说这就是将来用于地月之间往返通行的得力工具么?那么它的建造进程是否会全程都在月球表面进行呢?”
面对冰冰抛出的疑问,李婷婷面带微笑,正对着镜头有条不紊地回应道:“没错,冰冰姐!这艘被命名为‘蓝鲸号’的飞船,日后势必会成为连接我们蓝色星球与月球基地之间的一条至关重要的纽带。
并且在本次宏大的‘月宫计划’当中,于月球就地取材、利用原汁原味的月球资源来打造‘蓝鲸号’同样也是一项举足轻重的核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