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周霸棍扫南唐将 重进枪挑宋英雄 (第2/7页)

赵匡胤抓住,宋兵不打自乱。”

“你说的是笑话!赵匡胤现在是一国之君,未曾动身行兵,保驾的文武官员,多如牛毛,像苍蝇一样围前围后。想行刺,我们到不了他身旁;要是打仗,宋国有的是将官,还用赵匡胤出马吗?他不上阵,怎么擒住?”

李重进说:“我有办法。现在宋兵还没到,咱们兵分两路,你带兵守在城内按兵不动,如果宋兵先锋队到了,他讨敌你别出城。多备灰瓶炮子和滚木,死守城池。他们打不开朱叉关,就得守在城下,把他拖住。我领一伙亲兵卫队,绕出城去,打探赵匡胤的行踪。只要摸着他行军路线,找一个险要之地埋伏好,半路劫杀,这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只要见着他,把他见不得人的丑事揭露出来,涣散军心,队伍不打自乱。再凭我的本领,准能把他生擒活捉。” 刘孝说:“这是条妙计!听说他们的元帅高怀德保驾,这个人十分厉害,就是看着赵匡胤,恐怕你也到不了身旁。” “不怕见不到人,就怕人捉摸人。穿长袍会亲家,没有见不着面的。你候听佳音。”

“好吧!”

就这样,二人商量已毕。李重进在两万人中选出两千人,在两千人中选出二百人。这二百人都是身强力壮、血气方刚的棒小伙子。这些人马上步下,登山涉水,长拳短打,使枪舞棒,样样都行。又选中两名牙将——孙言和吕武,向他们说明出师的意图。这二百人对天盟誓:舍身杀赵,兴唐灭宋。士气高涨,二百人能顶一千人使用。一个个化装成老百姓,潜入宋朝国境,派出探子,很快就打听清楚赵匡胤的行军路线。探子沿路跟踪,有时在队伍左右窥测,有时夹在欢迎队伍当中,始终找不到行刺劫击的机会。

一晃数日,眼看赵匡胤快到朱叉关,李重进着急了,怎么办?到关城下我的心机可就白费了!经过冥思苦想,最后想出了这么条计策。一计两用,选中这座无名山,决定在这下手,劫杀赵匡胤。又怕杀完了不好脱身,把这二百人改扮成发丧出殡的孝子,准备好棺材,埋伏山内。今天要有机会抓住赵匡胤,比什么都强;没有机会抓住赵匡胤,明天要破釜沉舟,刺王杀驾。赵匡胤的兵马只要进山,李重进的军卒埋伏在山道两侧,乱箭齐发,二百人一齐放箭,有一箭射中赵匡胤,就算大功告成。事后这伙人就是被抓处死,也够本了。

偏巧,今天赵匡胤背着军师和元帅出营压马,走进山来。李重进的密探看见了,急忙送信,一个传一个,李重进叫军卒穿上孝服,用车拉着棺材,在山路上拦住赵匡胤。

李重进拉一口白楂棺材,是想气赵匡胤。人一生气失去理智,失去理智的人,十分武功就能减掉两分,动起手来,好抓好拿。

当年,李重进和赵匡胤只见过两面,分手十来年,如今李重进又发福了。故此,两人见面,赵匡胤没认出来。那么,为什么赵匡胤看见了佛手香囊想起来了呢?

这里有个缘由:这个香囊是郭威的妻子柴王妃亲手绣的。共绣了两个,一个送给侄子柴荣,另一个送给外甥李重进。柴荣的香囊常带在身上,赵匡胤很喜欢,柴荣就把香囊转赠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百般推辞说:“这东西是你姑姑送你的,我怎么能夺人爱物?”

柴荣说:“咱俩是磕头弟兄,情同手足,我姑妈也是你姑妈,这个送给你,那个在李重进手,将来叫我姑妈给我再绣一个。”

这么一说,赵匡胤就收下了。后来香囊没等绣完,柴王妃故去了。这个香囊就成了宝贝,赵匡胤一直保存。所以今天看见佛手香囊,立刻认出来人是柴荣的表兄李重进。不见雕鞍不思骏马。看见香囊,赵匡胤马上想起郭威和柴王妃对自己的恩情,那老夫妻入土了,见到李重进觉得亲近。想到这,说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表兄,匡胤有礼了。”

李重进二目圆睁:“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