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回 银屏疆场遭暗算 郑印误走扬子关 (第3/6页)

苗从善说:“行,行!”

苗从善特意把路途单写在一张大纸上。赵匡胤又刷了一道请杨家将的圣旨。郑印把圣旨包在黄绫子包皮内,围在腰上,外罩征袍,把路途单放在外边兜囊之内,为的是看的时候方便。陶三春叮咛:“艾小姐受伤,无人出战,你要速去速归。”

“哎。”郑印答应着,出帅府,跨上乌骓马,带着蛇矛枪,离寿州奔山西磁州火塘寨而去。

郑印走出三十多里地,觉得肚子疼,要出恭。他下了马,把缰绳系好,到林中深处僻静地方解手,顺手从兜里掏出张纸,用过之后扔在一边。转身出来,上马起程,又走出好几十里地,前边来到三岔路口,郑印为难了,往哪边走呢?哎,别着急,我有路途单,看看就明白了。

郑印伸手在兜里翻,怎么翻也没有。怪呀!怎么没了?是没带出来,放在寿州城了?不能呀!怎么丢了呢?想了半天想起来了:方才在树林里解手时,顺手掏出用完给扔了。我怎么忘了那是路途单了呢?这可怎么办?回去找军师再画一张?……不行!多叫人笑话,刚出城,就把路途单弄没了,该说我缺心眼了。怎么办……郑印犯愁了。

突然有了办法:我真傻,路途单是死的,人是活的,鼻子下有嘴,我可以打听呀。嘴勤点,多问问,比看纸单省事多了。对!谁说我缺心眼?够灵的!

想到这,站在大道上东张西望地找人问路。真巧,过来一个老人,看样子是走亲戚的。郑印也不及下马,用鞭子点指:“哎,老头!上山西磁州往哪儿走?”

老人生气了,用白眼珠翻了翻,见郑印穿得阔,不用问,准是哪家狗少爷,狗仗人势出来胡闹,连人话也不会说,有这样问路的吗?没礼貌,我知道也不告诉你!叫你绕出个七十里、八十里地就知道苦处了。本来应该奔西北走,这老头往东边一指:“往那边走。”

郑印也不说谢谢,打马奔东边下去了。越走越没人烟。这一带连年打仗,田地荒芜,老百姓躲兵灾,全搬走了。想打听路也费劲。心里上火,还火克食,只觉得老肠子直打架,“咕噜噜”直叫唤,看样子非得老范(饭)家来解围才行呢!上哪儿找个地方吃呢?

他正心急,偏巧,山坡小道走下来一个年轻人。郑印冲人家喊:“哎,小白脸儿,我去山西磁州往前走对不对?”

年轻人闻听不高兴,心想:叫我小白脸?都说小白脸儿,没有好心眼,他骂我,不告诉他!他听见假装没听见。郑印更急了:“你是哑巴呀?”

那人一看,不说话非挨揍不可,他把道路走错了,我要告诉他,他准生气,没地方出气,还得打我。怎么办?叫他走点瞎道儿吧:“对,往前走!”

“这才是好小子!”说完,“啪!”马上一鞭子,没影了。

可把这个年轻人气坏了:“呸!去山西呀?这回让你去山东!”

这件事是怪郑印不对。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要是说话和气,他也不能把路走错呀!因为他十来岁就坐上王位,说一不二,仗着自己胳膊粗,力气大,嘴大舌敞,性情粗野,今天可吃了大亏了。

也不知走出多远,离开了野岭荒山,前边出现一个小村庄,到近前一看,是个小集镇,在道口有个茶棚子。挨茶棚是个饭铺,都是一家开的,全是用白布支的棚。周围用竹竿挑起,中间是过道。

左边茶棚底下有长条桌、长条凳,坐着几个喝茶的。最出奇的是还坐着一位道姑,年过百半,二目有神,背着宝剑,眼前桌上放着一把拂尘,可能是走渴了,正在品茶。看见郑印过来,这位道姑放下茶碗,把郑印上下打量一番。

右边饭铺,也是方桌方凳,擦得干净,有七八个人正吃饭。郑印下马把牲口拴上。站在门口喊:“卖饭的,有现成吃的吗?老子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