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双锁山砸牌惹祸 丹凤岭比武联姻 (第2/8页)
这叫宁挑高郎,不挑高房。跟父亲一说,刘大奈也同意这个办法,心想:我女儿不出嫁,坐山招夫。
刘大奈是公道大王,不掠不抢,保护乡民。山上自种自吃,开山取石,种树造林,放牧养蚕,用这笔钱养活喽啰兵和家眷。山上虽不富,也可维持。共有五百多人,也不去骚扰官府,很受老百姓的爱戴。周围归宋朝管辖的府、州、县、镇官员,不但不来抄山灭寨,还有往来,逢年过节,互相走动,明着是兵匪不同炉,暗地里互相帮忙。所以刘金定招夫牌一挂出去,惹来各州县的人前来拜山,那些舞文弄墨的浪荡公子,纨绔子弟,打把式卖艺的,会趟猴拳的,打个车轱辘把式的武生,纷纷上山跟小姐比武。也有的来看看人儿,痛快痛快眼睛。什么歪毛、淘气、嘎杂子、四六屁,到山上叫小姐教训一顿,滚下双锁山。
这么一来,弄得刘金定挺伤心:看起来立牌招夫不是个办法,正人君子不好意思上山来比武联姻,凡是来的都想讨个便宜。好人太少,坏小子又多,这个招夫牌别挂了,我也不找婆家,干什么非得嫁夫找主,像我师傅那样,在紫霞宫修真养性,乐守山林,有何不好呢!哎,巧了!就在金定自思自叹之时,喽罗兵跑上山寨,“噔噔噔”进了大厅,单腿点地报;“启禀小姐得知,山下来了个野小子,砸碎您的招夫牌还口出不逊,叫小姐下山呢!”
金定闻听火冒三丈,腾地站起:他敢找上门来欺负人,真乃胆大妄为,不能饶他!又一想:别惹气了,这两天我尽生气了。常言道:忍为高,和为贵,别斗气啦!她压了压怒火问:“那个人骂我们什么了?”
“小姐,打架没好手,骂人没好口,不用学了,我也学不出口。”
“我要听他骂咱什么?”
喽罗兵说:“我不敢学说,怕您生气。”
金定说:”我不生气,你说。”
喽罗兵壮了壮胆子,吞吞吐吐地说:“他……他骂小姐伤风败俗,给女人丢脸,还骂您是女贼,母兔子精。”
“哎呀气死我也!”刘金定气得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哪来的狂徒,如此撒野!我要把他抓住,割下他的舌头,扳掉他的狗牙!丫鬟!”
“有!”
“备马抬刀!”
“是。”
刘金定披挂整齐,来到大厅外点二百名喽啰兵,响起串锣,认镫上马,飞下双锁山。来到山口,喽啰兵一字排开,四个丫鬟列立两厢,刘金定手提大刀一马当先来到队前,高声问道:“喽兵,是哪个狂徒撒野?”
看着高君保的三个喽兵跑过来躬身施礼,一指高君保:“小姐,就是这个野小子!”
刘金定闻听,将绣绒大刀交在左手,往身后一背,右手一捋雉鸡翎,闪目打量高君保,见君保身高八尺开外,细腰乍背,双肩抱拢,面如冠玉,两道剑眉斜插入鬓,目如朗星灼灼放光,滴溜溜乱转,皂白分明,鼻直口正,大耳朝怀。三山得配,五岳相匀。头戴素白缎六楞硬花罗帽,上边有碗口大绣绒疙瘩,周围十三排白绒球,一个绒球上系一个粉蝴蝶。头不动它不动,头一动,一百多个绒球扑楞楞满头乱颤,一百多只蝴蝶满头乱飞。鬓边斜插一颗蓝绒球。身穿宝蓝缎的短靠,胸前勒十字绊双垂灯笼穗,腰系丝鸾带,打个猫耳朵,胁下悬挂一口宝剑,这口剑金什件,金吞口,杏黄灯笼穗。外罩素白缎子箭袖袍,上绣三蓝白玉花,宝蓝缎的兜裆滚裤。一马跳三涧的燕云快靴,前后绿云头,当中安着平升三级。此人仪表非凡,气宇轩昂,真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人前显贵,鳖里夺尊,一位少年的美英雄。
刘金定看罢点点头,心想:这个人外观风流潇洒,其实外柔内刚,暗藏一团杀气,真乃英雄气概,壮士风度。刘金定看罢,心中怒气“扑哧”消了一半了。怎么消气了呢?方才喽兵报信说有人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