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逢知己弟兄结拜 遇恶霸为民锄奸 (第3/5页)

不俗,有比自己高明的地方,便说:“仁兄,你我一见如故,要不嫌弃,咱们三人结为金兰之好,拜为生死弟兄,怎么样?”

“我是求之不得,屈尊了贵公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别客气!”

再看郑恩,坐在石头上背靠大树睡着了,也不管干湿。这时雨住天晴,红日当空。赵匡胤叫醒了郑恩,说明要拜把兄弟的事,郑恩说:“行呀!”

赵匡胤拿钱,叫郑恩在村镇上,买了只熟公鸡、半个猪头、一条鱼、一坛酒、三十个馒头,用口袋装着打回来,往小车上一摆。赵匡胤说:“香呢?”

“烧不烧香能怎么的?吃要紧。”

“没香怎么行?”

柴荣说:“搂土为炉,插草为香吧!”把三牲福物摆好了,搂堆土插上几根草。一序年龄,柴荣居长,赵匡胤老二,郑子明老三。郑恩不干了:“咱们抽香头子,不拜了!”

赵匡胤说:“怎么了?”

“要拜朋友得依我,你是大哥,我是老二,姓柴的是老三。依这个主意,咱就磕个头;不依,你东我西就散伙!”

柴荣气乐了,刚认识,又不好说什么。赵匡胤说:“岂有此理!你岁数小,就是兄弟。”

“管什么大小,我先认识你,我就该老二;他后来的。”

赵匡胤把脸沉下来,“干什么都有长幼之分,我和柴大哥拜!”

“别价!我还离不开你呢!二哥呀,我先给你磕一个吧。”三个人结为金兰之好。怎么叫金兰之好呢?金乃黄金永不褪色,兰是兰花永远芳香,就是说弟兄相处,久别翻脸。

三人结拜已毕,也都吃饱了。柴荣说:“三弟,咱既结拜,就如一奶同胞,哥哥劝劝你;说话要和气,办事要稳重,可不能横不讲理。”

“是不是你又想起我给你弄坏两把伞心疼了,你说我?”柴荣一听这话,火撞了撞,没说出话。

赵匡胤说:“老三,大哥说得对。你横不讲理,招惹是非,可不行!没事别找事,有事不怕事,动不动就打架算什么英雄!今后你得改,不改咱们不要你了。你忘了我弟妹打你一鞋底,恨铁不成钢,你老这样,将来媳妇都飞了。”

“二哥,你别说了,我改!怎么那么没志气,今后老子学好了!”

“这‘老子’也得改!”

“好,听你们的。”

赵匡胤说:“大哥,咱们都无家可归,上哪去呀?咱们听你的。”

“实不相瞒,我父亲死在高平关高行周之手,我要替父报仇,可是没有兵。我这回是要投亲,我有个姑父,当初在刘暠手下当大将。刘暠当皇上之后,听说我姑父被封为邺都大帅,十来年没见面,没通信,不知是真是假。我想去看看,如果邺都大帅真是我的姑父,可投军戎武,强似经商。”

赵匡胤说:“你姑父叫什么名字?”

“郭威。”

“他有个外号叫郭家雀!”

“对呀!”

“那是刘知远手下的有名上将,托孤老臣,被奸臣所排斥,去镇守边塞。”

“你怎么知道?”

“我父在朝为官,常听他老人家念叨。”

“太好了!我们三个人去邺都,到那儿准成!”

郑恩说:“当官的交上不交下,他能认你吗?”

“当初我家对他有恩,他落魄时周济过他,另外还有我姑妈呢!”

赵匡胤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哪能不认?再说,他就是不认,凭我三人的能为,也能混碗饭吃。”

“走吧!”

“这车伞怎么办?”

“这伞是为木铃关的几家买卖运来的,咱们给送去,又不失信用,又可换俩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