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谢恩公张旺焚身 救真主郑恩爬城 (第2/5页)

忙拔出宝剑,剑匣掖在身后,举剑还招,他可不敢恋战,照着陈兴“刷刷”连劈几招,陈兴圈马往旁退。趁此机会,赵匡胤斜着奔当兵的冲过去,到了切近,“刷”地一剑,杀了一个,其他人往边上一躲,赵匡胤刚要蹿出去,哪曾想陈兴战马“扒拉”横住了:“姓赵的,快快伏绑!遇见你家守备还想逃走!”一抖蛇矛枪,活活把赵匡胤逼住了,脱不了身。

赵匡胤兵刃不趁手,宝剑太短,够不着人家,这要是有我的蟠龙棍在手有多好啊!急得汗珠子直滚。

这时,街上兵马如同潮水一样往这聚,一会儿围得是里七外八、风雨不透,密密层层。松明子举得高高的,照得通亮,赵匡胤和陈兴战在一块儿,一个马上,一个步下,怎么也赢不了。

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在官军后边,来了两个人,全带的双兵刃,一个手使短枪,另个手使大棍,还挎着腰刀。这两人不喊不叫,不说话,来到官兵背后,使足力气,一个抡枪,另个晃棍,照定这些人的双腿,来个小鬼大推磨,“呜!”就抢了个半圈,当时倒下好几个:反手又来了个风扫落叶,趴下六个。这些人哭爹喊娘,东倒西歪。前边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往旁闪,回头看。就借这个工夫,那两个人闯进重围,来到当中。

陈兴见军兵乱了,他心也慌,急忙拨转马头收住兵刃,赵匡胤也腾出工夫喘口气。只见打外面进来两个人,是黑白二将,年纪在二十上下,黑脸少年高喊:“赵公子,我们给你送兵刃来了,接住了!”说完一抬手,“呜!”把大棍扔过来。

赵匡胤手疾眼快,收起宝剑,抬手接棍,仔细一看,“咦?”正是自己那根齐眉蟠龙棍。这真是绝路逢生,早苗得雨,赵匡胤喜出望外,感谢地看看两个人:“恩公!贵姓呀?多谢了!”

“大公子别见外,快往外冲吧!”

这两个人正是张光远和罗延西,昨天领大家闯法场那两位。他们俩是老道苗光义派来接应赵匡胤的。那条棍是苗光义到赵弘殷家取出来,交给这哥俩的。

这时官兵又围上来,赵匡胤可不害怕了!人巧不如家什妙,有了大棍,等于多一条膀子。赵匡胤这条棍叫蟠龙棍,是在闯关西的路上,一位朋友送给他的,纯钢打造,上刻一条金龙。赵匡胤又巧遇高人,学会了八八六十四棍,招数精奇,舞起来,上下翻飞,呼呼带风,一般人到不了近前。今天,有人送来大棍,如虎添翅,高叫:“二位恩公,我给你们开道,快跟我走!”

两人说:“赵公子,别管我们,你快走吧!我们有地方躲,有地方存身,您冲出去,快往城外跑。”

赵匡胤点头,像猛虎窜下高山,大棍抡开,拨、封、扒、打。大棍落在官军身上,亚赛雨打残花,滚汤泼雪,官军一片片倒下。守备陈兴见伤人太多,催马来到近前,抖枪便刺。赵匡胤大喊一声:“开!”大棍砸在枪上,震得他大枪拿不住,撒手了。这小子见事不好,拨马就跑,当兵的跟着逃,赵匡胤也跟出来了。

张光远说:“你快逃命吧!咱们后会有期,我们给你断后,你走得越远越好。”

赵匡胤点头,奔南城门,快到城下,“嗵嗵嗵”三声炮响,眼前闪出几员大将。中间之人,金盔金甲,外罩红袍,手托大刀,正是太师苏逢吉;两边是:他儿子苏豹、镇京节度使李业;后边是聂文进等。三百名弓箭手,打了包围。苏逢吉高喊:“乱箭射死!”

梆声一响,连珠箭一齐射来,赵匡胤用大棍拨打箭头,这回心凉了,乱箭非射死不可,拨箭都忙不过来,还能进攻吗!哎呀!这可怎么办?赵匡胤急得两眼冒火。

赵匡胤着急,还有个人比他更急,这个人正在南城外,城门下站着。此人往那儿一站,半截黑塔相似,身高过丈,虎背熊腰,面似镔铁,暴长钢须,虎头燕额,声若洪钟,手里拿一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