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疆场上冯茂认父 唐营中于洪夸口 (第2/8页)
打仗,眼看白脸将要死,我把他救下来,你老说过,救人一命多活十年,我救那个人,是为给师父增寿,我没办错事,就把那个骂我的人腰打坏了。师父,以后我再也不乱跑,听你的话,叫我站着,我不坐着,叫我死,我不活,别撵我走。”说完,流下眼泪。
老人眼圈发红:“孩子!师父不好!总不放你走,离不开你。今天师父才明白,我错了。你有父有母,他们也想你,你该找爹妈去。”
“我还有爹妈?”
“为人在世,哪个没有爹妈,都是父精母血所留,父母把儿女拉扯大,儿女长大成人,再孝敬父母。”
“我是你拉扯大的,你是我爹,你也是我妈,我就孝敬你。”
“哦……胡说!”
“师父,我又把话说错了。”
“你在我身旁十五年,为师没讲,今天将你的身世告诉你,你可以到前敌认祖归宗。”
“你老越说我越胡涂,我的父母是谁呀?”
“傻孩子,这事瞒你十多年呀,你父是大宋朝官员,官拜吏部尚书,姓冯字景川,你母张氏,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名叫冯茂。”
小矬子听了眨巴眨巴眼睛:“我叫冯茂?刚才我在疆场上还报的无名氏呢。师父,我家在哪儿,怎么来到你老身旁?”
“说起来话长,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老人家手捋长髯,追忆往事。
这位武术大师,家住陕西凤翔府岐山下隐贤庄,人称岐山居士,复姓安宫,双名长万。有个外号叫“寻海苍龙”。
那一年安宫长万到汴梁会友,在城外庙会上捡到个小孩,脖子上挂着个金锁,上边錾着“冯茂”二字。安官长万拉着冯茂站在庙会上等人认领,等了半天没人认领,冯茂孩子不认生,跟着安宫长万,不哭不闹,买东西就吃,拉他走跟着走。安官居士很喜欢,细看看孩子,这孩子虽然瘦弱,看去挺精神,一对小眼珠滴溜乱转,明亮放光,透着聪明。
天过午了,就把他领到店房里,冯茂名到家一样,晚上不找妈,问什么答什么,就是名姓,父母都说不明白。安宫长万有了私心:我这辈子没儿子,这孩子给我当儿子吧。就这样,把这冯茂带到陕西家中,一说经过,妻子张氏也很喜欢;自己不生孩子,抱一个也挺好。等到了十岁,冯茂不见长,十岁孩子看上去,好像五六岁,还那么高。别看个子矬,心眼可不少。安宫长万明白,这孩子是个矬子,我有个矬儿子,叫人笑话,也难看呀!得了,当徒弟吧!又成了徒弟。
老人白天教文,夜晚教武,下了苦功。和冯茂一块练武的还有个孩子,是安宫居士的侄子,叫安宫发,乳名叫发子。比冯茂大五岁,两人一起长大,一块练武,安宫发可不如冯茂学得快。冯茂天资聪明,心眼还多,教什么会什么,又会来事,师父眨巴眨巴眼,他就知道要干什么。安宫长万喜欢他;又因他长得太丑,有缺陷,怕别人瞧不起,所以,对他格外痛爱,单教单练。转眼十五年,艺业学得不错,因为身体矬,特意给他打造一对小棒槌。这冯茂练就的飞毛腿,穿山跳涧如走平地。
冯茂哪都好,天生诙谐,就是爱开玩笑,除了他师父,和谁都开玩笑。谁都喜欢他。
数月前,安宫长万到京城访友,谈起冯茂时,朋友告诉他,朝中吏部尚书冯景川十几年前生了一个孩子叫冯茂。当初冯景川保的北汉王刘崇,他在汴梁县城衙门里当个刀笔小吏,为人正直,才华横溢,很得人心,三十岁喜得贵子,取名冯茂。冯景川夫妻老来得子,爱如掌上明珠,对冯茂骄生惯养。五岁那年,由家人冯义带领去逛城外庙会,庙会上人多,把孩子给丢了。冯义急坏了。回到城里,跟冯景川一说,冯大人四处贴告示寻找儿子,一连几年也没有音信,就把找孩子事放下了。
后来,冯景川保过大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