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公孙老献粮救驾 高怀亮闯营搬兵 (第2/8页)

天都在大街之上东游西逛。他可不是散心游玩,而是视察民情,想法筹粮。他是黑夜、白天,昼夜不停地转,寿州城大街小巷他都走遍了,家家断了炊烟。有钱的人家,把佣人、长工、老妈子全都辞退,生怕多个人多张嘴。他发现唯有在城西北角有三间土坯房,房子很破,一天两遍,炊烟不断,这家人满面红光,没有饥饿神态。苗从善觉得十分奇怪,一连观察了五天,这家有一位老人,衣服褴褛,脸色好看,常拿出小盆稀饭,周济左右穷孩子。这是个穷苦人家,为何没有断粮?他家的粮食哪来的呢?苗从善百思不解。

要知心腹事,但听背后言。这天晚上,他乔装改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在窗外偷听。就听屋里有人说话。有个女人的声音说:“爹呀!您就说了吧!看城中百姓饿得多可怜!”

“不行!我怕烧香引来鬼,叫赵匡胤知道,他把粮食弄走,当兵的吃饱饭打仗更有劲,这仗不定打多少年呢!”“爹!都说赵匡胤是好皇上,他的兵将不抢不夺,不能看着他们饿死,咱积点阴功吧。”

“我还得看看。”

苗从善在窗外听了这番话,心中高兴:老人手中有粮,不敢献出,其中定有缘故。当晚回去,没敢对别人讲。第二天,来到老人家门前,等老人出门,故意上前说话,宣传赵匡胤是有道明君,兴兵伐南唐顺天应人。三说两说,把老人说活心了。老人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我得看看。”

苗从善着急说:“万岁三天没吃一口东西,快饿死了,你不能看着,得赶快去救驾呀!”

老者说:“好吧,我去救驾。但有一样,他是有道明君,我给他帮忙;要是残暴昏君,我不管,宁可死在他身旁。”就这样,他做了六个面饼,用竹篮装着,临行嘱咐女儿:“你们在家听信,我要回不来了,你们别难过,该着我死。”

苗从善说:“你放心,有我吗。”

老人闻听一愣:“你是谁?”

“我叫苗从善。”

“是赵匡胤的军师?”

“正是。”

“我上你的当了!”

“老人家你上什么当了?你和女儿议论粮食的事,我早就听见了。要是别的皇上,把你抓去拷打,你不说能行吗?我是劝你,你试探赵匡胤好坏,我也同意。太平年间看不出君主好坏,到了这阵看他如何?我帮你,你帮我,去试探赵匡胤。要昏庸寡德,我也不保他。”

老人闻听这些话,打定主意:“好!我信得着你了。”就这样,两人来见赵匡胤。

老人见到赵匡胤,深受感动:“万岁,小民有蒙君之罪,罪该万死!”

“老人家何罪?是孤连累你们。”

“万岁!本不该叫你们挨饿,有很多粮食,我没说,今天泄露军机。小民是本地人,是土木工匠。十年前,南唐濠王李璟,要兵吞各国,独霸中原,招兵买马,聚草囤粮,在寿州修个地下粮仓,由寿州大帅刘仁瞻监工。我被召去修粮仓。服徭役的有几百人,大兴土木,工程浩大。白天不敢动,半夜干活。这个粮仓修在寿州城外,进口在城里,整修一年半,大工告成。刘仁瞻下令,让当兵的把修建粮仓的人,一律杀死。还怕走了风声,又把当兵的杀掉。其他官员光知道寿州有粮仓,也找不到地方。后来刘仁瞻也死了,时过境迁,此事寿州人都不知道。在他们杀人的前三天,我接到家书,说女儿生孩子,我偷偷离开修建之地。后来一打听,修粮仓的人全部被杀,一个人也没了,出入口堵死。我知道事情不妙,远奔他乡。在外边住了七年,一看风平浪静了,才回归故土。

“所以寿州百姓恨南唐濠王李璟。虽然换了皇上,我也不敢住在城内,住在城关四十里地村子内。这次万岁来打寿州,小老儿想念女儿,怕她出闪错,才回城内。刚住不久,万岁带兵进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