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回 金顶古刹学绝艺 凤凰山下显奇能 (第2/7页)

带到西昆仑山深造。石守信十分高兴,当时排摆香案,叫石英磕头认师,三天后大慧禅师便把石英带走了。没过多久,赵匡胤下南唐御驾亲征,石守信随军出战。

那石英被带到庙内,大慧禅师教他习文练武,整天在山上跟着小沙弥砍柴、提水、种菜、收粮,力气越练越大,到了八九岁,小手又粗又硬,像铁钳子,胳膊腿像铁棒子,登山追兔子抓山鸡,空手敢和猛兽斗。大慧禅师为了增强他的体质,叫孩子吃荤,打来野兽在庙外山谷内烧吃、煮吃,又找来各种名贵药材配制补药,为石英强筋壮骨。

为使石英一举成名,无敌天下,专门教石英练锤,开始用小锤,每半年换两柄锤,每换一次增加五斤分量,逐渐加重,经过九年苦练,功夫练成了,石英双膀一晃有千斤力量,真有横推八匹马,倒拽九牛回的神力。老禅师找人给他打造一对闪电亮银锤,使起来得心应手;又托人到塞外给他买回一匹良马叫“千里雪花驹”。这石英人漂亮,马精神,谁看谁爱。

这一天,大慧禅师把石英叫到近前:“徒儿,你的武功练成,不敢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也够上万马军营的上将。现在宋天子和你父亲在南唐交战,你现在可以下山回家探母,然后奔前敌,为国出力报效。你我师徒一场,赠给你这锤和战马,留个纪念。另外有几句言语要谨记在心:为人在世学会文武艺,报效于国家,有才还要有德。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千万莫做。为国尽忠出入沙场,刀枪无眼,你要处处留神。不要逞强好胜,不许忌贤妒能,早晚练功,学无止境,将来得胜还朝,到庙内看看为师也就行了。”

石英说:“徒儿谨记,老恩师教弟子文武,操心费力,我没能在膝前尽孝,对不起老人家。”

“尽忠就是尽孝,不要多说,早些赶路吧!”

“是!”石英给师父磕了三个头,又到前边辞别庙中僧人。什么师叔、师大爷、师兄、师弟呀,都赶来相送,大家把石英送到山下,指明道路,才洒泪而别。

路上行走非止一日,这天来到家中。石英离家时六岁,今年十五岁了,当初的事记不太清,连自家大门都找不到,向过路人打听才来到府门,一报名姓,家人才道是少爷回来了,有人往里送信,有的上前问好,赶紧把战马牵进府,送到马棚。

石英被家人领到后宅,见着母亲安氏,九年没见面,悲喜交加,母子抱头痛哭。石英劝道:“娘别难过,孩子回来了,您应该高兴。”

“我高兴!你这九年在外边尽学什么了?”石英把自己学艺经过说一遍。安氏说:“你回来,娘有了安慰。前些日子,娘都不想活了。”

“因为什么?”

“你父一去数年不归,最近汝南王郑千岁从前敌回朝搬兵,说寿州打了败仗,几位将军被俘,你父也身受重伤,至今生死不知,为娘整天泪水洗面,夜间常做恶梦,说你爹不在了!”

石英说:“娘!您别难过,我下山就是到前敌去,一来看望父亲,二来帮助宋天子打南唐。”

“你是石家独根苗,应该早些娶妻生子顶门立户,哪能叫你去前敌?”

石英被说得不好意思:“娘,我还小呢,才十五岁,我不要媳妇。”

“正因为你才十五岁,娘才不叫你去前敌,你爹比你强之百倍,那些战将,哪个不比你有本事,都没打过南唐,你会什么呀!”

“娘!孩儿不是说大话,我的本领比我爹强多了!我有劲儿,我练几手你看看。”说着,石英和母亲来到天井当院,叫家人把他的大锤拿来。

石英的闪电亮银锤在得胜钩上挂着,家人牵过战马,去摘大锤,两个家人用大筐把锤抬来,放在公子眼前。石英哈腰把双锤拿起,没费劲儿,家人们一咧嘴,笑着说:“我们少爷真是神力,我们两个人抬着锤,肩头都压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