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回 疆场上杨衮战匡胤 关城外铜锤换玉带 (第3/5页)
看见了,棍一落老父亲命没了,吓得两手把眼睛捂住。赵匡胤的棍落半截又撤回来了。
杨衮一带丝缰,这匹马“腾”地站起来了:“赵匡胤,方才老夫马失前蹄,你为何不打?”
“老王爷,我赞成你老为人,不忍伤害。尤其您为高家扶养幼子,对干儿子比亲儿子还亲,别看是小事,无度量的人是做不到的。不但高怀德感激,赵匡胤也敬佩。再说,老英雄不是武艺不佳,输在我手;实在是马不行。我要乘人之危,伤了老英雄,岂不落个骂名?你老回去换匹马,咱们再战。”
“赵匡胤你失策了,你不打我,我可打你了。”
说完,杨衮伸手在胸前鹿皮囊里拿出走线锤,冲着赵匡胤一抖手,“哗拉拉”,走线锤出手,奔赵匡胤头上砸来。走线锤是铜制的,有对虎大,就是把虎口对到一起那么大,后面有条链子有六尺长,是用五金之精打造,不怕刀砍斧剁,链子上又拴着一丈二尺长的鹿筋条,末端是个皮套,可以套在手脖子上。使用时,皮套套在手脖子上,拴住锤头扔出去,鹿筋条带链、链带锤头扔出去,砸上就了不得。
杨衮当年练走线锤可下了功夫了,他是为治口气才练的:年轻的时候,也是性高气傲不服人,当时飞虎大将永安公十三太保李存孝最有名,杨衮去会李存孝,据说李存孝只长得板肋虬筋,力大无穷,杨衮哪是对手?李存孝抓住杨衮要摔死在马下,杨衮会就地十八滚,李存孝把他往地下一扔,杨衮用就地十八滚,滚出多远,才得条活命。他告诉李存孝,我要二次学艺,再找你报今日之仇。
由那时,杨衮四海飘游,访名师会高友,重新练艺,才投到铁灵寺老方丈金良祖门下学艺。金良祖会打暗器,一看杨衮有恒心,又肯练,十分喜爱,就给他打造一对走线锤,为什么打一对呢?就是留一个备用的。从那之后,杨衮练走线锤,越练越精,越练招数越多,变幻莫测,虚实相兼,姿势不同,打法不一,真是百发百中,指哪儿打哪。怎么使呢?可以装败势回马一锤,名为“犀牛望月”,也可以用刀一晃对方的眼神,紧跟着锤扔出去,或者反身从后边扔出去,名为“苏秦背剑”,也可以把练子摇起来,锤头起舞,再打敌将,这叫“金蛇绕身”。
数年工夫,锤功练成,刀法学得炉火纯青,才告别师父,去找李存孝。结果李存孝死在南阳府,五牛争身,杨衮锤没使上。后来在鸡宝山,五龙二虎会彦章,杨衮用走线锤打伤王彦章,成名天下,人称“走线锤”。
从那之后,杨衮没打过败仗。今天会赵匡胤的棍法,叫他施展施展,想不到这匹马不给他作脸,马失前蹄,这就是那句话了:人有失手,马有漏蹄,多大英雄也有栽跟头的时候,什么样将军也难免打败仗,要不是赵匡胤手下留情,杨衮轻者带伤重则丧命。杨衮脸上挂不住了,拿出走线锤,锤打赵匡胤。
赵匡胤光知道走线锤的厉害,没见过;说着话锤到了,赵匡胤有点慌了,碗口大的锤头砸哪也受不了。右脚甩镫,单手扣铁过梁,身子往旁一闪,要来个镫里藏身。因为太慌,右手还拿着棍,太沉没藏好,“噗通!”从马上摔下来了。火山王把链子锤倒回来,如果反手一锤,或者一刀,赵匡胤就完了。赵匡胤要一死,大宋朝三百多年的江山谁打呀!那是将来的宋太祖,炎宋开国头个皇帝。
杨衮装好锤,说:“赵将军请上马!你我到无人之处我有话说。”
赵匡胤二次上马,往山里跑去,杨衮后边追赶,拐了几个山环,赵匡胤把马带住。杨衮跳下征驹:“赵元帅受惊,刚才我多有得罪。”
“多谢老王爷手下留情,留某一条性命。”
“我也就是试试赵将军的本领,真要伤了元帅,我将成为千古罪人。”
“老王爷有什么要说的?”
“我久闻将军大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