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借人头行周自刎 报仇冤怀德发威 (第2/5页)

,又是人心所向,想来我是报仇无望。既然汉室已灭,我生不能报国,就该追随汉主到地府,与国同休方为忠。至今我却偷生于世,惭愧呀惭愧!赵匡胤为了尽忠郭威,引颈等死,我成全他尽忠,谁成全我呀?杀了他,汉室也兴不了,周朝也不能灭,不如我一死,成全赵匡胤,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一想到死,高行周立刻觉得头晕目眩,精神恍惚,脚步沉重。心中暗想:我若一死,倒落个忠字,可扔下年迈糟糠和幼子怀德何人照料?城中众将成了无头的孤雁啦!

又一想:我不死,赵匡胤没有我的人头,回京也得死呀!我要是杀了赵匡胤,反倒替郭威报了仇,又坑了赵弘殷,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反中了郭威奸计?眼下,郭威兵多将广,我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儿?我与他硬拼,岂不是以卵投石?我看赵匡胤仪表不俗,将来必成大器,我何不成全他,将来也许能灭郭威,替我报仇。咳,还是我死吧!

高行周思思想想来到书房。乐元福扶高王靠在躺椅上。定了定心神,叫乐元福把赵匡胤带到书房回话。乐元福出去时辰不大,把赵匡胤领来了,见礼已毕,赵匡胤在一旁垂手站立。高行周摆手叫乐元福退下,指指椅子说:“赵将军请坐。”

“老王爷,在你老面前哪有我这该死之人的座位!”

“咱们不提国仇,叙叙私交。想当初老夫和你父同殿称臣,有过一面之交,我攀大辈啦,叫你一声贤侄。你的名声和为人老夫久有耳闻,在关西路上做了不少好事,济困扶危,除霸安良。在京城闹过御勾栏院,董家桥砸税关,为民除五虎;滑州一战,老夫丢枪失马,身逢绝地,贤侄宽宏大量,放我回营。今朝郭威因梦杀人,你蒙不白之冤,到我高平关送死,老夫怎忍心杀你,冲老冲小都不能下此毒手。郭威叫你来打高平关,他这是一箭双雕,既害你又杀我。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能上他的当。我成全贤侄尽忠尽孝,把我的人头借给你啦!”

赵匡胤一听这话,吓傻了:“老王爷,小侄借人头是气你老,天胆我也不敢要王爷之命。”

“我乐意死呀!”

“蝼蚁贪生尚且求寿,何况人乎?还是我死吧!”

“我年过半百,死不足惜,你还年轻。”

“老人家你也不是没活路,你可以弃汉投周哇!”

听这话高行周气得脸色发紫:“郭威以臣弑君,大逆不道,老夫怎能服他个贼子!我乃汉朝老臣,常言道君辱臣死,何况国破家亡?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老人家,人各有志,实在不能强求。不过你可退归林下,隐居故土,自立为王。”

“贤侄,取不回老夫人头,你一家人怎么办?”

“我自有办法对付周天子。”

“我年老多病,活着也无用,还是成全将军。”

“老人家您要这么说,我现在就碰死在高平关!”

“贤侄,千万不能自尽,待我想一良策,使得两全其美。有了,我把城中军务安置好,和贤侄一块儿进京见郭威,你看如何?”

“老人家如能进京,可是上策。进京后,有文武求情,不会有性命之忧。”“老夫不怕死。有两件事不放心,我要托赵将军代办。”

“什么事?”

“第一,城中文官武将随我多年,吃尽辛苦。因我不服郭威,大家都跟着受苦,成了反叛。城池失守,他们身家性命难保,望你看在老夫份上,在郭威面前说情,他们无罪,我是祸首,请开恩饶恕他们,仍让他们镇守高平,官复原职。”

“理当如此,我回京定要奏明天子。”

“第二,老夫膝下有两个犬子,长子高怀德,次子怀亮。怀亮幼年丢失,至今下落不明,只有长子怀德在身旁。此番我进京城,性命难保,怀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