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2/4页)

的结果。有这批参加过数千里远征的精锐战士,有韦泽提供的这些接受过队列训练的战士。四个军的部队很快编成完毕。

接到韦泽出兵盱眙的消息,林凤祥觉得这是个练兵的好机会。他的部队全军出动,直奔盱眙而去。除了从武昌顺流而下进攻南京那次,林凤祥是很少这么直爽进军的。进攻南京那次,林凤祥等人乘船航行在韦泽打通的水路之上,每一个落脚点都有太平军部队的接引。粮食等物都不缺乏,那可是极为没好的回忆。

从那之后,林凤祥的部队就陷入了接连不断的苦战之中。只有北伐时在韦泽的引领下从寿州过淮河,然后走蒙城的那段道路上,有韦泽坐前面的铺垫,北伐军才感受到了一种轻松爽快。

除去行军的感受之外,林凤祥在目标选择上一贯坚持“柿子挑软的捏”。若非确定清军防守薄弱,或者确定盱眙城内有难以数计的物资,否则的话林凤祥是不会这么直接打过去的。此次林凤祥出击一来是为了回报韦泽的支持,二来是为了看看韦泽到底有多大能耐。

沿途行军有韦泽提供的地图,地图绘制的挺准,加上有当地人引导,行军速度大大提高。等到了盱眙城下,林凤祥改了主意。这座县城规模相当不怎么样,城墙低矮,守军数量看着很有限。见到两万大军逼近,城外人等已经跑的干干净净。

面对这样的一座县城,林凤祥举得没必要等韦泽出手。他命道:“传令!准备云梯,在城西立火堆,烟熏城上之后开始攻城!”

第55章 破军之将(二)

树枝与青草被一捆捆的扔上噼噼啪啪的火堆,很快就在烈焰的焚烧下变得焦黄、发黑,最后不情不愿的勉强燃烧起来。尚且充满水分的植物梗叶燃烧的很不充分,在高高的几个柴火堆火堆上冒出了浓浓的烟雾。烟雾很快就升腾起来,让盱眙西城的城墙外很快就烟雾弥漫,看不清远处。

而植物梗叶中含有的各种有机物或者被火焰直接烤出来,或者在燃烧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刺鼻的或者不刺鼻的味道顺着烟雾向西城城头上飘去。熏得城头上有限的清军逐渐睁不开了眼睛。热气是向上升的,在城下听起来,城头的咳嗽声、打喷嚏声越来越多。

林凤祥的部队在这些战斗中经验极为丰富,见到城头守军已经乱作一团,突击部队立刻用布蒙上下半截脸,带着云梯冲进烟雾中。盱眙城墙不过一丈多点,五六个长梯转眼就在烟雾中架上了城墙。爬梯子的太平军用比较稀疏些的布蒙住口鼻,城头的清军没想到太平军采取这样的战术,用厚实的粗布衣服蒙住口鼻,感觉呼吸不畅。不蒙的话,几乎无法呼吸。

不仅仅是燃烧造成的烟雾,城下的太平军不停对城头方向放枪,制造出更多呛人的烟雾。极为糟糕的空气环境降低了不少攻城的难度,太平军的部队开始与清军争夺起城墙的控制权。

韦泽手下的第十二军前来观战的部队都兴趣盎然的看着林凤祥所部的攻城,攻城战一直不是韦泽部队擅长的战法。如果是韦泽的部队动手,自然是立起高高的望楼,由望楼指挥炮兵炮击,一通炮弹轰上城头,如果看到清军城头的防御顶不住了,望楼使用旗语对攻城部队进行指挥。

参谋们普遍认为,与林凤祥现在采用的攻城办法一比,韦泽部队的战术显得颇为生硬,远没有林凤祥的战术如此机动灵活。在突发战斗中,林凤祥的战术更能迅速投入战斗。所以参谋们详细的记录了他们在战场上看到的一切,准备回去之后进行研究与训练。

但是这等战术在初期展现出的惊艳并没有战中后期表现出威力,尽管清军遭遇到了各种问题,可他们好歹有效的抵挡住了登城部队的进攻。小半个时辰过去之后,城西城墙的争夺并没有能够获得结果。

这下观战的十二军参谋们相当失望,他们本以为能够看到一场干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