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危机暗涌谋略应对 (第2/4页)
尘神色坚定,“赵大人,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再固步自封。只有学习他人之长,才能弥补自身之短。此事我会在朝堂上向陛下和诸位大臣详细阐述,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具体的细节,包括造船所需的材料、人员调配以及训练计划等。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洒在军营的营帐上,染上了一层金黄。
从军营出来后,林尘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前往了京城的码头。他站在码头上,望着一艘艘商船进进出出,心中思索着贸易与国防之间的关系。大明的繁荣离不开贸易,但贸易的安全又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来保障。
“大人,天色已晚,该回府了。”侍从小李在一旁提醒道。
林尘这才回过神来,“走吧。”他转身离开码头,心中却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计划。
回到府邸,林尘顾不上休息,便开始撰写奏章,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海军建设、派遣人员海外学习以及加强贸易监管等方面的想法和建议。烛光摇曳,他奋笔疾书,一直写到深夜。
第二天清晨,林尘早早地来到皇宫,参加早朝。朝堂上,气氛严肃,大臣们纷纷就南洋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陛下,此次西方诸国在南洋的行径,实在是嚣张跋扈,我们不能轻易放过他们,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一位武将义愤填膺地说道。
“此言差矣,”一位文官反驳道,“如今我们刚刚与西方诸国达成贸易协议,若轻易发动战争,不仅会破坏和平,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应该以和为贵,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分成了两派。林尘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时机。
待大臣们争论得差不多了,林尘上前一步,向朱瞻基行礼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战争和外交都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维护大明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家的发展。此次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大明在军事和贸易方面存在的不足。臣有几点建议,望陛下恩准。”
接着,林尘将自己昨晚撰写的奏章内容详细地向朱瞻基和大臣们陈述了一遍。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条理清晰,朝堂上渐渐安静下来,大臣们都在认真聆听。
“林爱卿所言,颇有道理。”朱瞻基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朕认为,海军建设和派遣人员海外学习之事,可以先进行筹备和试点。贸易监管方面,由户部和礼部共同负责,务必确保贸易的公平和安全。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大臣们相互对视,纷纷表示赞同。就这样,林尘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各项计划开始逐步实施。
在福建沿海,朝廷派出的官员四处寻找精通造船技术的工匠。他们深入渔村、船厂,与工匠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一位名叫陈老船匠的人,引起了官员们的注意。
“陈师傅,听说您在造船方面颇有心得,尤其是在改进战船性能上,有独特的见解?”官员礼貌地问道。
陈老船匠捋了捋胡须,“不瞒大人,我这一辈子都在造船,这些年也一直在琢磨如何让战船更坚固、更快、火力更强。我倒是有一些想法,不知对朝廷有没有用。”
官员大喜,“陈师傅,您的想法对朝廷至关重要。还请您随我们前往京城,与其他工匠一起,为大明研制新型战船。”
陈老船匠欣然应允。不久后,他和其他几位工匠一同来到京城,参与到海军战船的研制工作中。他们日夜钻研,查阅古籍,结合实际经验,终于设计出了一款新型战船的图纸。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国子监,一批年轻的学子正在接受选拔。他们将成为大明第一批派遣到海外学习的人员,肩负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的重任。
“同学们,此次海外之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