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 (第2/4页)

了些废纸,打凿成钱纸,烧给了他。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付之一炬的,竟是曹雪芹字字血、声声泪的《红楼梦》后几十回的手稿。

老师还说,传闻不一定可靠,但也不可完全不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里曾说,于悼红轩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既然他历经十年,修改了五次,那么这本书应该早就写完了。后来只剩下前八十回,那么,后面几十回的手稿究竟到哪里去了?在红学权威对《红楼梦》后几十回手稿的的研究,坠入漫天迷雾中的时候,这传闻也不失为一条能探索出路的仄径。在他们不倦地访问中,一次长风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从一位须髯皆白的老学究那里,购得了一册脂砚斋评的《石头记》,清乾隆年间的手抄本。有了这书,洪鹢老师更坚定了老百姓传闻的可靠。脂批中曾有这样的批语:回思将余比作钗黛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脂砚斋以曹雪芹将自己比作宝钗、黛玉为荣幸,脂砚斋的命名在砚前冠以脂,显然,这里向人们昭示,脂砚斋其人应该是女的,不管他们是兄妹,还是情人,或者是兄妹兼情人,总之应该是曹雪芹的红粉知己。脂批中还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可见曹雪芹死时,脂砚斋还活着。说书未成,似乎与曹氏说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相龃龉,其实并不矛盾。这是因为曹氏说的增删,是在书成之后,而脂砚说书未成,是指增删(即修改)没有完毕。不过她也应该与曹氏一样,处境艰难,对曹雪芹爱莫能助。《石头记》第十三回中又有这样的批语,因命芹溪删去。可见曹氏还未写完该书时,她就抄去写批注,甚至还参与了创作,切望其能广为流布。后来阴差阳错,许多抄本皆失,唯有她的有幸成为珍本。以后清人高鹗续写了四十回,并据红楼梦十二支曲子名,将全书命名为《红楼梦》,才出现现在的通行本。有人说,曹雪芹、脂砚斋是一个人,书、评均出自曹雪芹一人之手,这种说法荒诞不经。脂批中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于九泉矣。可见曹、脂绝非一人。因此,查明脂砚斋其人,应该是弄清《红楼梦》创作中的来龙去脉的关键。

他本来想北大研究生毕业以后,留在北大一边教书,一边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可惜当时军阀混战,北平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其时,他又经人介绍,拟英国剑桥大学讲授国学,因此,他研究《红楼梦》的愿望就成了泡影。

第五章(。dushuhun。)  午宴说梦(下) 2 仰墨宝得寻书门道,入寒水知盘飱艰辛 2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10:47 本章(。dushuhun。)字数:3435

脂评《石头记》这本书,长风把它视为宝贝,一直珍藏着。后来,恩师准备应邀去剑桥时,长风觉得他远离祖国,往往有思乡之痛,就把这本《石头记》送给了他,并在扉页上题签了海初消闷四个字,意思是如果在海外思乡的时候,读读它,可以消除自己的苦闷。后来,崎岖力劝老师南下参加革命,长风又从中极力鼓动,他也觉得,在祖国母亲多难之秋,一个有热血的儿子,怎么能贸然离开母亲,而不为她早日摆脱苦难奋力抗争呢?于是他就留下来了。与崎岖、长风一道来到东海市,他在光华大学一边教书,一边跟着崎岖从事工人运动;长风办报,先后供职于《大公报》、《文汇报》。

这本书老师一直视为至宝。可是一次偶然的疏忽,竟然痛失。那是行将解放的一九四六年的上半年,曾在光华大学就读、是崎岖和他的学生的曹政,来请他为他在白浪湖新修的茅舍题写居室雅名趣联。曹政本来是昆阳素不堪耐而又心狠手辣的守财奴——曹百万的大儿子。老师一贯鄙视曹百万,从不与他有任何交往。但是没想到曹政竟出污泥而不染,是只鸡窝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