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 (第1/4页)

如今这么一个清官,竟然上吊了。这个消息简直算的上是超级炸弹。更别说在府里来人验看时,县令的爱妾洪姨娘拿了一封老爷的绝笔出来。上面的内容老百姓自然无从得知,可是很快据说就有消息灵通的人,查到了绝笔内容,乃是因为林县尊为了国法体制,前去客栈索要倭酋徐海未果,反被锦衣卫五品千户严鸿殴打。回来后,悲愤交集,自觉无颜面生于世上,愤而悬梁。

要说挨顿打就上吊,林知县是不是太脆弱了点?那肯定有人会跳出来说,你懂什么,士可杀,不可辱!堂堂国朝进士、翰林出身,被个锦衣武官外加纨绔膏粱殴打,这乃是奇耻大辱,如何还有颜面活在世上?更别说这里还有倭酋的事,据说严鸿已经偷着把徐海放了,徐海如今正在海上召集旧部,要血洗绍兴,以报当ri被擒之仇。

更有人传言,倭寇徐海无耻之极,献妻于严鸿,甚至三人同屋,做那龌龊的勾当。而严鸿私访倭寇,约定了倭寇洗城之时,偷开城门以为内应,绍兴财物二人平分。前些ri子严鸿yu趁夜出东门,就是去与倭寇干这勾当。虽然被李老府尹带兵截住,可是他暗派的信使,终究是把消息送到了倭寇那边。

这倭寇一进城啊,不但一班儿百姓遭难,富的劫,穷的烧,男的杀,女的激ān,而且沈炼的族人以及沈炼当年的故交好友,更是要杀个干净,为严嵩、严世藩雪恨。

那时候虽然没有手机互联网,但一城中口口相传却也很迅疾。于是各sè谣言不胫而走。老百姓本来就是最容易被这种不着边际的小道消息所愚弄,其中还搀杂着一些真实的信息。所谓半真半假,确实最难甄别,更何况普通百姓哪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又有人在其中兴风作浪,推波助澜,消息顿时高速扩散。整个绍兴城犹如一座火山,不知何时即将爆发。

倒不是说绍兴百姓都这么愚昧。比如那些沈炼的旧友、故交,不乏大儒名士,文才过人,也并非愚顽之人。还有一些本地富商、退休官员等,也并非目光短浅之辈。他们在本地深得民望,如果肯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未必不能压制谣言,平息舆论。只是这些人却似有了什么默契,全都装聋作哑,只是命令自己家人严守门户,又令健壮家丁持棍棒巡哨家中防范盗贼而已。

这城中古怪气氛,最早影响到的就是云来客栈。自从开始构筑防御之后,徐文长依然每天派几个锦衣官校,跟着胡宗宪家将一起出门去采购物品,只是都走正路,不去那僻静胡同。这一则是为了顺便探听消息,同时也迷惑对方。如今,这些外出的人发现,自己再也无法从城中商户手中买得米粮柴薪。迎接他们的是,老百姓的横眉冷对,甚至是怒目而视。幸亏徐文长有先见之明,客栈之中积蓄甚多,倒不至于断炊绝粮,而随徐进城的三百营兵,除了几十名在客栈之中外,余下二百多人散居城中,身穿便装,绝不暴露,仗着带的盘费甚足,也不至于有什么短缺。

徐文长听得锦衣卫回报消息,不由长叹道:“想不到,林养谦终究还是没能逃过这一遭。我只道李文藻还要恋着这官身,不会行此鱼死网破之计,最多让林养谦抱着被武官殴打的委屈来个当众撒泼。没想到,他竟直接下了毒手。看来,海上那边逼迫的甚紧,容不得李老贼不如此了。李文藻既然连一个七品县尊的命都肯舍出来,接下来,怕是要和咱们见个死活。”

徐海也知道如今局势颇为紧张,在一旁道:“徐老先生,既然如此,还是让我去绍兴府衙投首到案吧。想来李文藻要的只是我一人xing命,杀了我徐某,自然也就撤围了。到时我的两位兄弟自会到海上去见老船主说明真情。想来老船主也会识得大局,不会一意孤行。”

徐文长把脸一沉道:“胡说!李文藻逼的紧,正说明如今海上局势一触即发。你以为李文藻下这么大成本,真的只是为了要你徐某一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