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5页)
健�
他这一生中最美好,最雄心荡气的时光都是她陪着一起走来的,她年轻时多好啊,不仅善解人意,还温柔大方,可后宫中哪有简单的人。
说是她变坏了,不如说是他的后宫迫使她变了。
顾景云不知道皇帝现在心里是怎样为兰贵妃找理由的,不然他非得吐血不可,但见他脸上已经没了怒气,只有悲伤便心中暗松。
他是要挑拨,是要激怒他,却不想把自个搭进去。他垂下眼眸,眼中满是冷色,舅舅说妞妞已经开始学说话了,一岁半的孩子长得很快,学东西也很快,他绝对不能让妞妞的童年不能见人,不能光明正大的叫舅舅舅母父母,还要在那方寸之地渡过。
顾景云看着又怒又悲的皇帝,心中暗道:快了,就要快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十一章 谁当家
作为全国最高权力机构皇宫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地方,而作为全国领袖,实际掌权最高者皇帝也一直被人盯着,或明或暗。
今天皇宫的甬道上某某大臣和某某大臣又捧在了一起,言语相争,差点就撸袖子打起来了;
今天皇帝又宣了某某大臣进宫去下棋;
今天顾景云又进宫去和皇帝聊天,君臣俩的感情估计又上升了一度,果然受宠;
今天皇帝还召见了黎家人,一父一子,父满头霜发,身形消瘦,一瘸一拐形容枯藁的被人扶着;子听闻已满十五,身形看着只有十二三岁,却满脸风霜,脸色坚毅的扶着他父亲进宫。
听说是黎博的次子及长孙,而其长子长媳早已死于海难,凡认识黎博的官员都忍不住慨叹。
当年一脉难求的妇科圣手变成这样,众人心中不免嘘唏,兰贵妃只手遮天啊。
就是四皇子一系的人都不免心中生寒,更别说坚定不移站在皇帝这边的直臣,忠臣和奸臣了。
皇帝太纵容兰贵妃了,而兰贵妃又是妇人之见!
当年黎博明明是忠君为国,保下了六皇子性命,皇帝也明知他冤枉,但为了兰贵妃依然流放黎家,那他们呢?
以后他们为皇帝得罪了兰贵妃,皇帝他会为他们做主吗?
想到三年前的黄河决堤案,再往前的两江总督受贿案,众臣不由齿寒。
皇帝不知道黎家父子的出现会让他在臣子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遭到了质疑,此时他正瞪大了眼睛看颤颤巍巍跪在殿下的黎鸿。
这真是黎博的儿子?
怎么看上去比他还老?
他记得黎博比他还年轻好几岁呢。
再看俩人身上的衣物,粗糙的手掌,满是风霜的脸色,皇上蹙眉,撇过眼去,淡淡的道:“黎博的冤屈已平,你们可恢复良籍,当年所抄的产业朕会让大理寺整理好后归还,你们可留在京城,也可回祖籍。至于路引之事朕既往不咎,权当你们的权宜之计,行了,你们退下吧。”
皇帝不想看见他们。
黎鸿战战兢兢的磕头,趴在地上差点起不来。
黎钧则偷眼看了皇帝一眼,袖子下的拳头紧了紧,最后跟随父亲磕了一个头便扶着父亲起来,再一瘸一拐的退下。
皇帝目光复杂的看着他们的背影,淡声道:“黎博到底救了赵嫔和老六,传朕旨意,赏他们父子百两黄金,你再到库里选些御赐之物送去。”
本敛手站在一旁的顾景云幽幽的道:“陛下要是真的怜惜他们,不如赏他们一块匾额。”
皇帝拢眉,“什么匾额?”
“就赏‘忠君妙手’吧,黎御医救下六皇子是忠心,一身医术妙手回春,可不当这块匾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