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5页)

裁雌�怠⒈鹗�木褪×税桑�壅飧鍪澜绲谋Ρ茨歉鍪澜缥幢赜玫米牛�故橇糇抛约河冒伞�2007…04…05

评论 :

同生于印度有如此类似的两种教为何此消彼长?我想最关键的可能是,它们两的最大矛盾:一个是强调阶级,一个强调平等。

其实佛教进入中国,和本土道教之间也有一定冲突,但相对而言要温和的多,正如萧然先生所说的“偶尔相互诋毁……没有战争”。比如《西游记》挺佛,《封神榜》挺道。但也只是文化领域中扮演支持者。两者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很是和谐。我想也正是因为两者同样讲究:平等、天人合一、佛人合一(可以这么说吧)。 一些浅见。(不垢不净)

覃贤茂点评:

中国的泛神特点,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其中甚至有朴素唯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成份。

《易经》中《观卦》的彖辞,中就明确的提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礼经》中宰我问鬼神,孔子为之解释说:“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这也是相同的意思。

然而清明扫墓,缅怀死者,使死者在生者的记忆中获得不朽,这却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温柔而感人的一面。

《礼经》中说:“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又说:“忌之日,乐与哀半。”这是一种聪明无上达观而又贴近生活的智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清明随想(2)

在祭扫的怀念中,我们净化了失去亲人难以解脱的苦痛和悲愁,怀念之情是如此的纯净和圣洁,我们又看到了生活中新的希望,那尘世中可以预期的荣耀,也同样是已逝者的光荣,活着的人也会更加珍惜和努力,担负起责任,通达和履行世俗中应尽的道义。

。 想看书来

月照千江千江月

真正信佛,形式并不重要。前代大师早就总结出修行的真谛:“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从佛家道德修行角度,这八个字足矣!(提要)

网友千江月说的极是:“佛性自在人心,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在。”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也称佛诞日。佛诞不似圣诞,比较而言,在大众层面,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市场也不似圣诞那么热闹。少有商家用这个日子来促销。但是对于寺庙,今天必定是一年里最热闹的,香火也达到鼎盛。

身为佛门俗家弟子,在佛诞之日我从来没有去寺庙凑过热闹。一来天性喜欢清净,习惯不了人山人海。二来我是最最典型的不注重形式的人,我坚信佛无处不在,礼佛未必一定要去寺庙。

今天的日子是没有忘记,但说实话,也有不少时候忘记了佛诞日。

比如2004年的佛诞,我就一点也没有想起来。还是一位朋友用短信告诉我,天上有佛光(那天北京出现日晕,持续两个小时之久),才突然记起。不过可能是与佛有缘,就在此前一天,我在一家宾馆为《全球通》杂志写卷首语,那篇文章题目是《你是不是也被一根棍子束缚了手脚》,其中写到了释迦牟尼佛。更令人惊诧的是,当时我家佛龛供奉的一直是观音菩萨,每天早晨我都只是默念观音的名号。但是那天,我默念的竟然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也许佛确实一直就在我心中,故能和佛做到心心相映吧。

的确,我们信佛也好,拜佛也罢,形式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看我们是否心中有佛。心里有,就是不烧香、不磕头,你与佛也没有疏远;相反,心里无佛,满脑袋都是私心杂念甚至男盗女娼,即使天天拜佛烧香,你也不可能与佛为伍。据说东北那位韩姓的大贪官,每天都烧香拜佛,甚至吃斋茹素,但是这样的角色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