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3/4页)

或殊死一搏。在租界林立、华洋杂处的上海,在租界地、各国机构、记者眼中,此战将是中国向世界显示抗战决心的最佳时机。而此战更重要的深意,是将日军的主力吸引至长江沿线,实现蒋百里先生“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理论。八月十三日,蒋介石给部队下达命令:“赶敌人下海!”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铁马几曾入梦(7)

但当时的中国是什么状况?也许在散文随笔里出现数字是不智的举动,但只有这样的数字,你才知道对日作战常用的一个词——血肉长城的真实的内在。一九三七年中日兵戎相见之时,日本工业总产值约六十亿美元,中国约十四亿美元,仅为日本四分之一;据国民政府四十年代统计,抗战前中国的铁路总和长度不足一万公里,平均每四万人不足一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国土不及半公里。与当时的英、法、美、德、意、日等一流强国比,不可以道里计,就是当时仍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每平方公里的铁路,也比中国多出五倍以上,甚至连非洲的阿比西尼亚(即现在的埃塞俄比亚)的铁路,也比中国要多。而公路运输呢,国土面积只有中国二十六分之一的日本,汽车却多出中国一倍以上,公路里长在八倍以上。中国公路不仅总长度短,质量也极差,坑坑洼洼,大约只有当今乡村公路的水平。打仗打的是消耗,人说蒋百里好谈兵,他最后一次谈兵,是在辞世前不久,到达宜山时见到冯玉祥,对冯玉祥说,建议多修高等级公路。蒋百里解释说,此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我军装备多靠外援,日本必定要切断我国国际交通线。我国内地没有橡胶资源,轮胎只能靠进口,所以多修公路,修好公路可以减少轮胎磨损,实际增强我国作战的后勤能力。而我国人口众多,劳力便宜,修路,就是惠而不费的事情了。

将军不久去世,而预言成谶,日军切断香港、滇缅补给,中国外援断绝。轮胎的匮乏使中国无法集中进行一次大战役的所需物资,一时竟有“一滴橡胶一滴血,一个轮胎一条命”的说法。

其实,我们对数字的感觉第一反应是枯燥,但只有知道这些枯燥的数字,我们才会懂得,中国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开始了他们漫长的战斗;只有知道这些枯燥的数字,我们才能理解,什么叫一寸山河一寸血。但是在中国人纷飞的血肉前,是日军纷飞的血肉,在中国人头颅如韭菜被割掉死不瞑目在故国土地的时候,则是日本人玉碎的性命如樱花一样飘落在异国他乡陌生的土地上了。

一九三○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不被日本侵略者放在眼里的中国,中国人如蝼蚁草芥,日本陆相杉山元在日本天皇问战争所需时间时,说“一二个月就足够了”。

可正是这一个古老的中国,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之前,独自跟日本鏖战纠缠了四年多。这是几十个“一二个月”。日本“予敌一击,结束战局”的美梦终成梦幻泡影。中国人是在用血写历史,这历史不是竹简,这历史书写不是用墨,中国人的笔管直通血管,中国人的血管直通的只有战斗,没有屈服,只有喋血,没有胆怯。

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里,弱者的生存与独立需要大智慧,梁漱溟在《蒋百里轶事数则》里记蒋百里的话说“中国对日本,打不了,亦要打;打败了,就退;退了还是打。五年、八年、十年总坚持打下去;不论打到什么天地,穷尽输光不要紧,千千万万就是不要向日寇妥协,最后胜利定是我们的。你不相信,可以睁眼看着。我们都会看见的,除非你是个‘短命鬼’。”忍,拖,拖到一片片中国的土地在血的灌溉下萌出新的坚韧含钙更多的植物,虽然我们要等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八年。中国是在如此暗弱的境地里迎战了大和民族的征战,但我们知道盎格鲁撒克逊人不是在实力如此悬殊的状态下迎战德国人,高卢雄鸡不是在强弱对比这般鲜明的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