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 (第1/5页)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以东二十多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注1),相传是佛教传入中原后得到朝廷认可的第一古刹,有中土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佛教中有着极为显赫的地位。

李风云、苏语侬两人来到白马寺,只见白马寺门口站着一位老熟人,大慧法王。

大慧法王看道李风云,急忙迎了上来,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李施主,苏施主,又见面了!李施主,老衲真不知该恭喜你好呢,还是惋惜你好!”

李风云感觉自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礼问道:“法王,你怎么会在这里?什么恭喜、惋惜?”

大慧法王朝李风云、苏语侬眨了眨眼睛,道:“此寺乃中土佛教的祖庭,老衲怎能不来?只可惜这里的住持方丈了源大师,太过迂腐,不知变通,不知三教合一的好处。李施主,你乃三教合一的首倡者,呆会事了之后,正好帮老衲劝说一下了源那和尚。”

说话间,早有沙弥过来牵走了李风云、苏语侬两人的马,大慧法王陪着李风云两人走入了寺中。

见李风云不知白马寺的来历,大慧法王一边走一边介绍道:“白马寺最初建于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说来还是佛祖释迦摩尼亲自来东土宣扬佛法的结果!”

“哦?竟然有此事?”李风云有些感兴趣,他曾听杜如月说过,释迦摩尼直到圆寂也未曾踏足中土,不知大慧法王为何有此说。

大慧法王说道:“那还是一千年前,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也就是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亲自为他演示佛法,其中妙处,自不可言。

次日清晨,汉明帝将此梦的内容说给朝中大臣们听,博士傅毅启奏道:‘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陛下梦到的那样,想来入陛下梦中的应该是佛祖释迦摩尼了!’。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求取佛经、佛法供奉。

到了永平八年,蔡、秦等人离开了帝都,前往天竺。

在途径大月氏国(注2)之时,蔡、秦等人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于是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土来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二位天竺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摄摩腾、竺法兰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鸿胪寺(注3)暂住。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所以取名为‘白马寺’。这白马寺的‘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到了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土寺院的一种泛称。在这里,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乃是传入中土的第一部 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之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总计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土第一译经道场。”

说着话,大慧法王将李风云、苏语侬引入到方丈室内。

进到方丈室内,李风云不由得一愣,原来这里竟然已经坐着六人,燕无双也就罢了,耶律明、野狐禅、了然大师三位绝顶高手竟然也在这里。耶律鸿雁也坐在耶律明的身后的一侧。

另外一人是一位老僧人,身披大红袈裟,白眉直垂到耳边,形容枯槁,应该就是白马寺的住持了源大师,此人似乎并不会什么武功。

大慧法王果然指着那位老僧介绍道:“李施主,其他的人你应该都认识,老衲也不必介绍了,这一位便是白马寺的住持了源大师。”

李风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