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部分 (第2/4页)
易聚起来的反苏热情。所以光靠四个步兵营,一个半履带装甲营和一个坦克连,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的。就在他担心时,得到消息连续赶路的第七装甲师2团终于在晚上八点时赶到了。但让所有人傻眼的是,提着把大刀的赵登禹团长只带来11辆36型和32辆31型,而且一到这里就有6辆趴窝。“赵团长,这就是你的团?”叶子山很纳闷,国防军一个标准装甲团是118辆坦克。而且第七装甲师前身是1920年新军事改革后组建的第五独立装甲旅,并非新建部队,所以就算之前的战斗有损失,也没那么惨吧?
沉重的大刀片往桌上一放,看得众人一阵恶寒。都什么时代了?谁还带大刀往目前世界最好的坦克里钻?炮口上刺刀的意思是近距离作战,又不是拿刀去砍人!赵登禹才不管别人的看法,他自幼习武,八岁起刀不离身,即使当上装甲团团长都不舍得把这个习惯丢掉,连李宗仁都说过他多次。可就是改不了。幸好,他也知道时代不同了,没规定士兵要学他带刀,否则国防军就要出现一支大刀装甲团了。
拎起茶壶狠狠灌了通后,赵登禹才解释起来。原来他在得到消息时,部队已经连续行驶了七十多公里的路。要知道,哪怕是最好的36型坦克,行驶维修间隔也只有两百公里左右。之前第一军进攻卡拉干达,为绕远路避开侦查。一夜跑两百四十公里已经是极限的极限了!这次连续跑四百公里,直接导致一大半坦克在路上趴窝,为赶时间,他不得不将趴窝的坦克留在后面。自己带着状况较好的,一路跑一路修,总算没耽误时间。但这番连续折腾后,不仅将装甲兵折腾的上吐下泻。到达的43辆坦克也必须立刻检修,否则根本无法作战。
“我也是没办法。中校,你这里有多少机修兵?都给我吧。要是不快点检修。恐怕会耽误了大事。”要在几小时内完成几十辆坦克的大修根本不可能,但现在也不是要进行坦克大战,作为支撑点小范围机动还是能勉强完成的,所以卓凡一边让人安排坦克兵休息,又把手里所有能搜集到的机修力量都交给2团。
赵登禹抹干嘴角,带走两个机修连时,二十公里外的**国际青年村传来了爆炸声。
集体化后,哈萨克出现了许许多多青年村和国际村,这些村子其实就是一个个集体化农场。突击旅这里后,在西面的树林里建立了防线,还在哈萨克骑兵师的配合下将整个村子都搬空撤走,并挖断了铁路。虽然处置得当,但战斗还是非常激烈。
卡察洛夫的第29预备军虽然是一支预备军,但苏军在突厥斯坦部署了几辆装甲列车,此次后撤这些装甲列车被当成了前锋。
两列装甲列车上的8门76毫米炮不断地对森林猛轰,卡察洛夫还投入20辆bt坦克和一千多步兵,试图拔掉这颗钉子。列车上铁道兵也在机枪和大炮的掩护下,将储备在列车上的钢轨抬出来,想修好铁路继续前进。虽然卓凡部署在这里的两个25型坦克排奋力阻挡,依然无法彻底阻挡铁轨被一根根铺上。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两架运三炮艇机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们不断投下照明弹指引方向,还用机枪和40毫米榴弹猛烈扫射地面。
在照明弹的指引下,赶来支援的俯冲轰炸机很快就将两列装甲列车炸毁。失去列车上的炮兵和高射炮支援,苏军更无法阻挡运三炮艇的袭击,到凌晨三点不得不丢下大量尸体暂时后撤。但很快,随着卡察洛夫的主力抵达,尤其是不久前抵达的t…34坦克团投入战斗后,炮艇机上的40毫米榴弹也无法摧毁这些快速目标,部队不得不放弃青年村向后撤退。
卡察洛夫也知道绝不能被拖在这里,面对越过森林后的一片开阔地,直接就投入一百多辆坦克,等到天空逐渐放亮,还一口气投入八十多架飞机。苏军飞行员现在很清楚,他们现在的装备是无论如何挡不住对手的,所以飞行员目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