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弊 案 (第1/2页)

酒菜上来后,三个人便吃喝起来,但因为还挂心着隔壁的士子们,三个人的酒都只是浅尝辄止。没滋没味儿的吃了一会儿,隔壁的雅间终于走过来两人。杨博待他们进门后,将门关上。张恪主动站起来先介绍道:"这两位都是在下至交,这是杨博杨增文;这一位是周通周明达。"

那两位举人拱手向杨周两位行了行礼,自我介绍道:"在下林庭谦字子尚,这位是吴磊字诚毅。"

众人重新落座后,林庭谦道:"方才经我等商议之后,已决定若是张兄真的能帮我们将冤屈直谏于皇帝陛下,我等明日自会取消承天门之行。不瞒三位,出此下策,在下属实也是无奈,都是有家有室之人,若非万不得已,苦无它策,谁又愿行此大逆不道之举呢?"

张恪拱了拱手,再次保证道:"请两位放心,只要诸位所说的,都是事实,张某保证,一定会在陛下面前仗义直疏。"

林吴二人互望一眼后,便将自会试以来,所有的事情合盘托出。却说,会试后放榜,林吴等士子落旁,心中自是失望挫败不已。然而,几千个举子参考,取贡者二三百,录取率十不足一,这么低的概率,没有考中,虽然不甘心,大部分人最终也只能黯然接受结果,回去再重新读过,等待下次再考。也有一些落榜的士子,会在京城停留,寻机去结识一些有实权的高官或是名士,这些人有向皇帝和朝堂举荐人才的资格和名额,若能得到举荐也省得再去走科考那种独木桥了;还有的会选择去往军中,担任幕僚之类的,虽然愿意去军中的士人不多,但好歹也是条出路。像当初在黑龙城,北军统帅袁焕就曾动过心思,想将张恪留在自己的军中担任幕僚。若张恪不是有周勃这样一个老师,那么加入北军充当智囊,却也不失为一个踏入仕途的选择。毕竟,要通过正儿八经的考试入仕途,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会试考完一个月后,正当林庭谦还在不断于京城寻觅着各种机会时,他偶然参加了一场士子的聚会。其时,一位上榜的士子竟于醉酒后,以言语嘲弄他说:"会试高中,于我而言,不过如探囊取物一般。不怕告诉你,在考试前我就已经知晓会试的考题了,所花费的不过五百两银钱。似尔等这般只知苦读,却不谙世故人情的,再考多少次,都是中不了的。"

林庭谦听闻这话后,原本就心中不甘的他,立即就炸毛了。当场大声喝问对方,是向何人购买的考题。但那士子被他一吓,却是酒醒了六分,当即矢口否认买题之事。这个年头,又没有什么录音摄像的,空口无凭,人家死咬着不承认,你又能奈他何。只是此事却就此如梦魇般缠上了林庭谦,使其自此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脑子里反反复复回放的就是那个士子当时所说的话。后来,他又将此事告诉了吴磊等同他一样尚未离开京城的落第士子。那些人听到这个事后,自然也是义愤填膺,惊恨交加,纷纷表示要向皇帝和朝廷讨一个说法,寻一个公道。于是从几个人一路串联到如今三四十人,准备找机会,去皇帝面前直谏,哪怕会因此冲撞了圣驾,也在所不惜。

张恪听完后,与杨周二人面面相觑:若他们的话属实,那这次会考难道还真有弊案?若是如此,那事儿可就大条了。据张恪所知,京城春闱一向由礼部组织进行,主考官则由皇帝亲自任命。本次春闱的主考官是礼部尚书崔浩,副主考正是周勃。出题的只能是崔浩,且必须在考试前两日才能将所出题目交予国子监印制,封存,出库,这些流程都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督。但考试作弊这种事,历来都难以杜绝,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个过程中,难保会有人神通广大,搞到试题。而如今的麻烦在于,一旦此事做实,即便周勃与贩卖考题之事毫无关系,但他毕竟是副主考,也是本次会试负责组织和实施的主要官员,他的仕途必将因此受到拖累甚至于就此终结也不无可能。一时间,张恪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