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3/4页)
些负罪感。
他的确在利用**的热情,也利用了大家对孙文出任大总统,实现共和的期待。可他其实最清楚,除非能实现北伐,要不然孙文就别想越过北洋出任大总统,等到孙文辞职后这些人必定会感觉背叛,那时他们就会加速靠拢自己只是用几万人的生命做筹码,是否太残酷了呢?
自己到底在走向军阀,还是在帮助国家?那一刻,他有些心神不安。刘承恩当然不知道他的想法,听到答复脸色一下子变得不太自然,冷冷道:“看来辰华是不愿意妥协了。”
“杨秋能有今日都是将士们抬爱,他们以性命相托兄弟就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不能为私欲毁掉大家的理想请转告宫保,杨某只是个兵立宪之事请不要再说,至于共和当国之事。。。。。。。”杨秋吸了口气,撇去了杂念扫了眼大家:“一切等孙先生回国后再说”
刘承恩走了,这个结果显然不是他和背后那位想得到的,所以下午李纯的11协就飞奔而至。等到傍晚时第一枚炮弹就落在了卫店镇,继武胜关保卫战后,规模最大,也是辛亥年投入人数最多,最为惨烈的孝感保卫战就此打响。
。
。
。,
第九十八章 杨士琦的主意
当夜。
卫店镇外的隆隆炮声和杨秋会见刘承恩的消息很快传到武昌,黄克强和黎元洪刚刚送走北面来的王洪胜,听闻杨秋当面拒绝了袁世凯出任大总统的消息后,狠狠一跺脚:“胡闹!太胡闹了!袁世凯手握重兵,此次出山又得洋人资助,还被授予了挟制全国兵马大权!我们这边刚刚说让他效仿拿破仑、华盛顿,拉拢与他尽早结束大战,可他却当面拒绝!到底是何居心?!”
宋教仁也叹了口气,难怪黄克强会不满,他们刚刚暗示只要袁世凯反正,就可以考虑让他当大总统,没想到那边杨秋却一口驳了,这不是给袁世凯误会迫使他不得不靠向满清嘛!
黎元洪想利用两人,但孙武之事告诉他决不可小看杨秋,此刻落井下石反而不妙-,假意斟酌后才说道:“辰华最后不是说这是他个人的想法吗,依我看此时还有回旋余地一¨。”
“那也不能由着他胡来,若是搅乱了全局岂不是坏了革命大业!”黄克强没有任何私心,只是当年兴中会分裂,导致革命力量被极大削弱的事情让人痛彻心扉,黄花岗一役其实也有分裂后力量不足的原因在内。现在武昌首义后抬出黎元洪和汤化龙这些立宪派已经很打击他了,没想到崛起一位无党无派的杨秋执掌了最重要的兵权。而且从刘氏兄弟事件中看出他为了胜利根本不考虑其它,所以害怕革命后国家陷入持续分裂,立刻拉起了宋教仁说道:“不行,我们必须去前线看看。”说完后,两人拜别黎元洪,带着刚回来的苗氏兄妹准备搭火车连夜去孝感,可等到了大智门后才被告知火车要等到明早。
两人焦急等待天亮的时候,却并不知道袁世凯的专列已经悄然驶抵了信阳府。
天气开始越来越冷,年仅六旬的袁世凯也逐渐耐不了严寒·所以只得把行辕放在了火车上,随行的无线电电报机滴滴不绝,百余位亲卫身背夏利曼骑枪,腰里挂着德国产自来得,将整辆火车围得水泄不通。早早闻风从信阳各地赶来的官员士绅见到他们,连靠近火车的胆量都没有·只能裹紧衣服等待传唤。
车厢内升起了红彤彤的火炉子,刚从武胜关赶来的冯国璋站站在旁边用眼睛一个劲询问杨士琦,两人关系不错,后者悄悄撇了下眉角,提醒他小心应对。
“杨秋,杨秋!”
坐在皮椅上的袁世凯没见到两人使眼色,他正捏着两份截然不同的电报喃喃自语,犹豫不决。一份是王洪胜从汉口租界内发来的,电报上说他已经探出了黎元洪和黄克强的底牌·两人都表示只要他劝说满清退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