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3/5页)
赵王脸上的喜色褪了几分,咬着嘴唇没有说话。过了阵,决心下定,道:“这路要修,一定要修。不过,有一件事不得不办,那就是秦国会给我们时间吗?”
要重振赵国,首先就要争取到时间,这倒是一语切中要害。
郭开笑道:“王上,秦国的周冲正在,王上何不与他商讨一下,或许有用。”
赵王猛点头,道:“那就有请周先生。”
郭开忍住好笑,提醒赵王,道:“王上,等见着周冲,一定要表明我赵国的决心,不要让秦国小看了。”
天啊,要赵王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修一条出来正是周冲所想。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激起赵王的雄心,这都是周冲设计的,周冲还没见着赵王,双簧就唱得蛮好了。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八章 疲赵之计(六)
“外臣周冲见过王上。”周冲向赵王施礼。
赵王呵呵而笑,道:“周先生请免礼。”
周冲定睛一瞧,乖乖不得了,赵王是意气风发,和历史记载那个无能的昏君根本就不沾边,要不是周冲知道他是一个无能之君的话,肯定会把他当作一个雄心勃勃的君王。这都是周冲计策凑功,把一个只知饮酒作乐的君王激励得如此有生气。
“志大才疏!”周冲在心里点评赵王迁。象赵王迁这样的无能之人,他就是再有雄心也不可能成事,要知道成功靠的是勤奋加才具,光有雄心根本就不可能成事。
周冲按照外交礼仪道:“外臣周冲谨致大秦王上的敬意!”周冲此来,根本就没有见到秦王,哪来致秦王敬意之说,不过这是外交场合,说说罢了,当不得真。以秦王之精明,根本就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
赵王也以外交礼仪道:“请周先生转致寡人对大秦王上的敬意。”
外交礼节一完,周冲直接切入主题,道:“请问王上召外臣,可有要事?”
“寡人请周先生前来,是商量秦赵交好之事。”赵王直截了当地质问道:“秦赵历来交好,秦国为何兵临赵国边境?秦国又为何要修路,还要连到赵国边境?是大秦欲不利于我赵国,想灭我赵国吗?我赵国有百万带甲雄兵。良将千员,将士们无不枕戈待旦,若大秦胆敢犯边,必让大秦折戟而归,昔日之败,大秦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此刻地赵王雄心勃勃,心中锐气正盛,这话说得倒也有模有式。很有威势,具有一股虎气。要是在平时,他绝对没有那个胆如此说话。
外交场合说白了就是尔虞我诈,一口一个朋友,其实那是骗人的,套近乎。只有傻瓜才会相信外交场上有朋友,应该说只有利益才对。有利则是朋友,无利则是敌人,当然话是说得很委婉,很动听。赵王如此质问,是为后面的话布局。
只可惜他遇到的是能言善变的周冲,周冲不动声色,道:“请问王上,我大秦之军可曾进入赵境?秦国之路可曾修入赵境?”
“那倒没有。”赵王愣了一下,不得不如实回答。
周冲接着道:“我大秦一战而下新郑。兵锋正锐,若是不顾念秦赵交好之情。直入赵境,兵临邯郸。请问王上可有退我大秦之计?长平一战,白起坑赵卒四十余万,数十万赵卒归者不过二百余人,赵国举国惊恐,父哭子,妇哭夫,朝不虑夕,危在旦夕。赵国转眼即灭。先君昭襄王顾念秦赵交好之情,并未趁机而入。赵国不知交好大秦。修好两国友谊,反倒听信谗信,结交魏国,平原君私结信陵君,欲合纵抗秦,先君昭襄王这才不得已而兴大军,兵临。不破,赵国不灭,非大秦实力不足,实是先君一念之仁,不愿看到百姓哀号,积尸如山,准备撤离,才为信陵君所乘。
“周冲斗胆,请问王上,之解围是赵军所为,还是魏军所为?信陵君是赵国人吗?”
长平大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