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4/5页)
王翦前来新郑,说到底秦王知道周冲是一个善于谋划,说到谋略,周冲不比别人差,可是要说到用兵方面,周冲就差远了。这原因非常简单,周冲没有军事生涯,更没有指挥大军作战的经验,要他为攻赵做好军事准备自然是有点不太放心。那么,为他安排一位得力的军事助手,问题就好办多了,这个助手自然是非最有军事才干的王翦莫属了。
这一手,既有防范周冲犯错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周冲的莫大信任,周冲很是感动,道:“王上如此信任周冲,周冲敢不尽力!”
王翦接着道:“周大人,王上要末将转告周大人,周大人所奏之事全部可行,周大人放手去做。”
周冲打算把韩地做成一个样板,为未来改制打下基础,奏章中不少东西是依据现代的经验,结合当时条件提出来的,说得好听点是新鲜新奇,说得难听点就是标新立异了,能不能得到秦王的赞同真的很难说。周冲相信以秦王的精明,应该会赞同,即使秦王腰斩了他的建议,周冲做好赶回咸阳说服秦王的准备。
秦王能够恩准其中一条两条,都是很了不起的事,秦王却全部同意了,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周冲在心里大呼快哉,很是兴奋地道:“太好了!”
王翦很是理解周冲的心情,道:“周大人,王上还说了,连弩之事就拜托周大人了。”
沈青接下去,道:“这也是沈青带领能工巧匠前来新郑的原因,王上说了所有的能工巧匠听凭周大人调度,连弩是越多越好了。”
王翦问道:“欲破赵,必先破赵之骑兵,王翦斗胆问一句:周大人,制做连弩可是为了对付赵国的骑兵?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六章 治理韩地(二)
王翦不愧是名将之才,一语中的,道破周冲的用意。周冲决心制造连弩,正是为了对付赵国的骑兵,道:“王将军高见!”
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秦强而赵弱,也就是从整体实力而言,要是就兵种而言,特别是骑兵,秦国并不占优势,也许还不如赵国骑兵。
要是问朋友们战国七雄中最早大规模组建、运用骑兵,并且取得丰硕成果的国家,我估计很多朋友要选择秦国,因为秦国之强大远非六国所能比,不选秦国还能选谁?事实上并不是秦国,应该是赵国,而让赵国大规模组建运用骑兵的人就是著名的赵武灵王。
可以这样说,正是赵武灵王的雄才一手推动了中国历史上骑兵的大发展。
骑兵在春秋之际就出现,但那时一直以车战为主,骑兵占到的比例很小,经过赵武灵王的推动,骑兵才有了大发展。西汉算得上中国历史上骑兵的黄金时代,原因朋友们都知道是汉武大帝为了击破匈奴,大量组建骑兵。
事实上,汉武大帝击破匈奴,骑兵所起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卫青率领他的骑兵军团实施大迂回,让匈奴摸不着头脑,神奇地出现在河套地区,给河套地区的匈奴守军以突然打击,一举击破匈奴守军,收回河套平原。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两次投入的总兵力三万左右,当然全是精锐骑兵,打垮匈奴在这里的二十四万军队,击破数十个部落,一直打到新疆去了。
“漠北决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骑兵的巅峰之作,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精锐骑兵,在步兵的支援之下,横绝大漠,神奇地出现在匈奴腹心之地,好象两把利刃插在匈奴的胸膛上,“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山”的不朽传奇也就谱写出来了,让后人惊叹不已。
赵武灵王在推行他的国策“胡服骑射”时,就下令赵国大量组建骑兵,从而赵国率先从以车战为主进入到以骑兵为主的战争模式。其余六国,包括秦国在内,还以车战为主时,武灵王的骑兵纵横在北方,击破胡人,拓地千里。
从武灵王开始,骑兵一直是赵军的王牌,从规模、运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