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 (第3/5页)

多。是以韩信半领泰军行走在西域任没有后世进军新疆那么大的困难。他们的唯一困难就是语关有问题,和当地居民不太好沟通。

历史上华夏军队第一次出现在西域是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时越过王、门关,直取西域。一路往西打到天山附近!他的攻击方才停止。而韩信半领地泰军进入西域,比起霍去病进军西域整整提前了一百年。

这是华夏军队第一次进入西域,语言方面自然是很成问题。好在周冲考虑到这个问题,给韩信支了一个妙招,要他把当地会说华夏语言的居民充当向导。在当时,华丑文明虽然没有象后世那样远播异域,但华夏文明已经成形,再加上中原富饶。为周边地区所羡慕,因而到内地经商的少数民族大有人在,他们会说华夏语言,要找向导其实不难,倒也省了不少事。

历史上。中国对西域第一次大规模用兵应该要算汉武大帝著名的远征二师城了,至于霍去病进军西域。一是因为他地军队规模不大,他两次出兵河西走廊才带了三万精骑。进入西域的不过几十人。二是他当时以打击匈奴军队为主,西域国家还不是他的打击目,在当时这些地方的国家是汉武大帝争取地抗击匈奴的盟友,当然不会用兵。

直到匈奴被击破,西域问题日趋严重,汉武大帝这才断然对西域用兵,攻打二师城。后人以为汉武大帝攻打二师城是为了宝马,其实大针而特错了。因为当时地汉朝使者在西域老是被杀。财物被抢!这有关一个民族的尊严,有关一个帝国的体面。不得不用兵。二师城一战之后,西域震恐。不敢再乱杀汉朝使者,同时也改变了一个时代,为以后汉宣帝把这片土地纳入版土,设立著名地“西域都护府”莫定了基础。

泰军在韩信的统率下一路西进,如入无人之境,根本就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泰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能征善战。西域国家想打也打不过。只有认燕,称臣纳贡了。

二是西域国家小。不堪一击。当时西域就有几十个国家,大者不过几万人口,小的就很不好说了,不过干把人口。这在内地根本连一斤,亭都不如。一个小小的亭长管辖地也比这多。要这些国家组织起有力的抵抗根本就不可能。

韩信驻马道旁。冲策马前行的骑兵吆喝道:“保持队形,全速前进,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停下。就是要拉屎,也得拉在裤裆里。”

章邯和屠雕策马而来,屏雕有点担忧地道:“大将军,这样行军行冯兰根本就没有休息时间,会把弟兄们累坏的。”

“是啊,大将军是不是应该给弟兄一点时间休息一下,就是睡个觉也是好的。”章邯也是附和。

韩信不动声色,道:“你们是怕太过疲累了,遇到敌人不好对付是吧?我们进入西域的情形与我们以往遇到的大不相同。周先生说过了西域的国家小,没有实力与我们抗衡,只要我们亮出堂堂之阵。吓也要把他们吓住。这一切不是得到很好地验证了吗?我们进入西域之后,遇至过象样的抵抗吗?没有。全是望风而降。”

这是事实,谁也没法否认。屠雌还是有点担心。道:“万一有不测,这么疲惫不好应付啊。末将一点浅见,还请大将军斟酌。”

韩信笑道:“你不用担心,只要我们的速度够快,西域的国家组织不起象样的兵力。要是我们地速度慢了,那么西域就会组织起抵抗,象乌孙大宛这些大园就会出兵口所以,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他甘组织起有效地抵抗之前,尽可能地摊毁西域的有生力量。尽最大可能地灭掉这些小国,每灭一个他们地力量就弱一分。差不多了,我自会下爷休息,整军准备与乌孙大宛这些图家打一仗,让他们知道大泰的威风。”

看来韩信是考虑得很成熟了,章邯和屠雕只好不再说了。道:“既然将军成竹在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