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 (第3/5页)

将军已经是鬓边华发如霜了,这让扶苏感慨万千啊。想当年,李牧将军英风豪气,腾冲万军中无人是对手,灭赵一战,大秦可是在将下手下迁延了很多时日,现在李将军豪气仍存,只是年岁已不复当年了,岁月不饶人呐。”

李牧也是感触很深地道:“太子所言极是,李牧也感到精力大不如从前了,李牧老了,不中用了。现下好了,太子来了,李牧这担子终于可以卸下了。”

扶苏忙澄清道:“李将军,你可别误会,我来蓟城是为了北方安宁。非为卸你的担子。李将军年岁虽然大了些,但是姜还是老的辣,李将军地丰富阅历,百战沙场地经验都是独一无二,更别说你对北方的了解更是无人能及,要是没有您李将军,扶苏也不可能让北疆安宁。”

李牧谦道:“太子垂爱,李牧威激不尽。只是,李牧真的是老了,精力不济了,真的想卸担子。”

扶苏鼓励道:“李将军和廉颇同为旧赵名将。悠可知道廉颇不服老,年七十还能日食斗粮,腾跃如飞,拥腾冲千军的豪气。傲视天下。李将军应该学学廉颇将军这种不服老的精神。”

李牧微微一笑,回答道:“廉颇虽能日食斗粮,也不过是多上凡次茅厕罢了。”

这是引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地典故。扶苏笑道:“李将军您可不能这样说话。廉颇将军虽有报园壮志,却因为奸臣挡道,终不能女愿。这才郁郁而终。父皇一统天下之后,励精图治,举贤任能,贤士在位,非昏庸的赵王所能比。”

“老臣失言。老臣失言。”李牧忙道。

扶苏安慰道:“李将军不必往心里去,我的意思是说大秦还需要李将军。还请李将军勉为其难,为大秦做事。为安定北疆出力。”

李牧领命道:“谢太子!李牧敢不尽力。”

“难为李将军了。”扶苏冲蒙恬一抱拳,笑道:“蒙将军,别来可好。”蒙恬的文稻武略都是上上之选,人品也不错,学问也好,扶苏刘他是另眼相看。

蒙恬就要跪下行大礼,扶苏忙拉住道:“将军甲胄在身,这些虚礼就免了吧。”蒙恬迟疑着道:“可是,君臣之礼不可废呀。”

扶苏笑道:“你看看你。戎装在身,要行大礼多有不便,免了免了。”

这话说得很诚恳,绝不是作伪,蒙恬也就不好再勉强。道:“既女此,臣就失礼了,还请太子见谅。”

“这就对了。”扶苏赞同,拉着王责的手,打量着王责,道:“王将军。我记得你以煎没有现在奸看。现在地您更加年轻英俊了。这北方地水土还真不一样。特能养人。”

这是一句玩笑话。逗得李牧蒙恬他们大笑,蒙恬笑道:“太子说筏没错。王将军是比以前帅多了。幸好这是北地,漂亮的姑娘没有中原多,要不然的话,王将军的罪过可就大了。”

王贵和蒙恬两人同生共死,结下了不错的情谊,在蒙恬地肩上轻挂一拳,道:“蒙将军。你别胡说,太子在这里呢。”

扶苏呵呵一笑,道:“随便点,随便点,不要张口太子闭口太子,礼节来礼节去的,这很烦人。我是太子没错,可我这次来北疆,并不是来做太子的,是向你们学习。你们都是我的师傅。扶苏在这里向你们施礼了。”抱拳团团一揖。

李牧、蒙恬、王贵、章邯、屠雕忙回礼道:“太子,臣不敢受如此重礼。”

扶苏笑道:“学生给师傅行礼是应该地口你们在北疆干得是有声有色,大秦的北方一直平安无事,这都是你们的功劳c父皇常夸你们呢,父皇说把你们放在北边是对了。”

象扶苏这种年纪。未经历过人情事故,什么事都不放在眼里,一切事情简单化,更有可能自高自大,谁都不放在眼里,没想到他对众将是如此礼遇,口口声声说是向众将学习,这地确是难得,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