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3/5页)

理论来解释,一种是弑父,一种是赎罪。就本片的情节而言,布莉作为一个男人时的不小心造成了儿子现在的惨状,这似乎是一个可以解读成赎罪的影片,但事实上是如此吗?

整部影片下来,布莉虽然带着陶比一路走下去,但可以看出其实他(她)并不想改变儿子什么,当然,诸如毒品这种事是危及生命的必须改正。但陶比偷东西等事件根本就不在布莉的考虑范围内。同样的,布莉也没有极度想给与陶比什么东西。这样看来,布莉带陶比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是一个不能推卸掉的责任,他只有去完成。

但我们看到影片结尾的时候,布莉最大的心愿达成,成为了一个女人的时候,她却无法高兴起来,是因为儿子不在身边。

布莉可以不象父亲一样地教育或管理儿子,但他却不能离开儿子,难道这是源于亲情吗?

答案是否定的。

当布莉带着陶比回家的那一刻起,我们隐约得可以知道布莉的童年也并不好,当然和陶比继父的所为不一样,布莉的童年是造成他性别模糊的主要原因。

而长大之后,当他想成为一个女人的时候,家庭抛弃了他。这样的人对亲情的表现往往是极度冷漠的,布莉当然也是如此。

所以,一种上随着情节发展虽然这父子俩关系在递进,但并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亲情关系。布莉注重自己的胡子恐怕比注重陶比更要深一些。

我们当然也就不难理解,当布莉的母亲要留下陶比的时候,布莉虽然有些惊讶但并没有多少反对的意见。

然而,这种亲情的淡漠却孕藏着一个更具张力的潜意识。

即是亲人的承认。

成为女人是布莉的理想,而没有得到家人的承认是他的悲哀。所以,这部影片的真正主题就体显出来了,那就是布莉希望自己变成女人的身份得到儿子的承认,换句话说,这也是他放弃父母的主要原因。

布莉以一个纯洁的形象出现在儿子面前,修道院的虔诚者。然而,男人的天性令她在儿子面前扮演女人时多少有些做态,这种做态令儿子产生了怀疑。

隐瞒欺骗,尤其是对亲人的隐瞒与欺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自信的表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对渴望的承认没有把握的主要原因。

布莉一开始便欺骗陶比,当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他仅仅把儿子当作一个负担。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尤其当儿子发现他是一个变性人的时候,她怒了。

布莉的发怒是因为他没有得到认同,虽然他看到儿子并不否认那些变性人,但为什么放在自己身上就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他无法理解。

而当布莉回到父母家换上一身女装的时候,从陶比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承认。这正是布莉最需要的,但问题是那个最难以启齿的秘密还没有说呢?

变性人似乎并不是问题了,陶比因为布莉的女人味而骄傲而求欢的时候,布莉再一次受到了打击。

对性的宽容可以让陶比理解布莉,但他对无法承认自己的父亲是这样的人。

承认变性人似乎真的很难,承认自己的朋友是一个变性人更难了。但最难的还是承认自己的亲人是一个变性人。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布莉没有得到陶比的承认而去做了手术。

经过穿越美国这个过程,这时的布莉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地只想成为女人,而更希望作为一个女人得到亲人的承认,得到别人一个正常的目光。

当陶比以一个*演员的身份走进已是女人的布莉家中时,故事取得了完满。

这是一个温馨的结局,当布莉转过头来让陶比放下脚的时候,他的父亲身份才真正回归了,但这一刻,她已是女人身。

影片似乎在向观众拷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