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5页)

崇祯皇帝却是不耐烦的摆摆手,示意她起身。院子中隐约传来两名伺候宦官的求饶声,不多时便已去得远了。

崇祯皇帝哼了一声,迈步走进屋内,王承恩将一个厚厚的点子铺在椅子上,崇祯皇帝坐下来。“你还没回答朕呢?”

“回陛下的话,这首词本是民女进京经过中都时,偶然所得,在当地有些名气。民女甚为喜欢,便谱上了曲调,适才也是随意弹奏,惊动了陛下,万望陛下海涵!”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崇祯皇帝轻轻的吟诵起这两句来,怅然若失。

“启禀陛下,当日中都还曾流传着一句诗词,想来陛下也会喜欢!”陈圆圆自己都惊诧于自己的胆大妄为,竟然不假思索的说出这样一句话来。也许今生自己的无缘再和他相见,而她却发自内心的想为他做些什么,能让他过得幸福安泰,这样即使自己孤独一生,但回味起来,总能有一丝莫名的分享的幸福感觉。

““诗名《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好诗!”崇祯猛地站起身来,“这是何人所做?竟然如此豪迈英武!”

王承恩身子一颤,头颅轻轻抬起,一缕精光透射而出。

“据传,是中都高墙卫一名武官,名曰朱平安所作!”

“朱平安?”崇祯咀嚼起这个名字,总觉得似曾相识。“大伴,这朱平安莫不是那个击溃流寇的百户?”

“万岁爷英明,正是此人!”王承恩的脸上顿时堆满了谦卑的笑容。

“原来是他?”崇祯的脸上总算挤出一丝笑容来,“如此文武双全的人才,留在凤阳倒是有些埋没了!”

好一会,崇祯转身对王承恩说道:“告诉内阁的诸位爱卿,不要再争吵了,马上拟旨,抽调洪承畴所部驰援京师吧?另外,传檄河南、山东、北直隶各都司卫所,南直隶那里也要送到,各地召集人马入京拱卫京师!”

“老奴遵旨!”

崇祯长叹一声,“九月二十三,已经三天了,鞑虏此次入寇声势甚大,也不知此次要如何退兵啊!”说完他转身向外走去。

走了两步,又停下来,对跪伏于地送驾的陈圆圆说道:“你也收拾东西出宫去吧。回去告诉嘉定伯,他的心意朕明白。但朕不是留恋美色歌舞的误国之君,以后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了。你想回哪里去,便让嘉定伯安排吧!“

第六十九章 拦路

浑浑噩噩的陈圆圆,直到出宫也没想明白究竟发生了何事。在王承恩的调配下,立刻便来了几名生面孔的宦官,将陈圆圆的一应行李收拾停当,又装上了一些御赐的金银布匹。上车前,王承恩叫住了陈圆圆。

“公公还有何吩咐?”陈圆圆恭敬行礼,神色却有些茫然。

“你为何在陛下面前推崇朱平安的诗句?”王承恩冷然问道。

陈圆圆咬了咬嘴唇,“民女在中都时曾得朱大人仗义相救,况且他的诗句却有不俗之处,为开解陛下,民女斗胆进呈此诗!”

王承恩上下打量着陈圆圆,凝重的脸色渐渐舒缓开来,“原来如此,倒是咱家想的多了!”

王承恩从怀中掏出一张名剌,递给陈圆圆,“听闻你已是无亲无故,再回江南也是不妥。此次回嘉定伯府,嘉定伯他老人家定然迁怒于你,将咱家的名剌给他看,就说是圣上嘱咐,将你暂时寄养于他的府上,以后另作安排!”

陈圆圆躬身称是,却是不明白这内官是何用意。

上得马车,几名宦官前后伺候着向西华门一路而来。却没注意到,乐志轩旁边的树丛中钻出了两个俏丽的身影,其中一个身量矮一些的宫装女子指着陈圆圆的马车说道:“木姐姐,看到没有,适才便是那名唤作陈圆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