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5页)
某离倾笑:“好哇,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们就一起去将军墓,一探究竟吧!”
………【寻龙点穴】………
当我跟在某离背后,在残阳西下,荒郊野外,站于一棵秃零零的老树旁,望着满目疮痍的一个个烂土包,头上不时再掠过一些黑丫丫的不知名丑鸟,还出一阵一阵凄厉的哀号声时,我恨不得立刻奔回咨询馆,抱着黄花梨香木的桌腿,继续蹭啊蹭啊,睡我的回笼觉。
亏的走的时候,我们还忽悠小苹果,和她说何愁飞来信,介绍在派遣当地,现了可以拓展业务的机会,为了咨询馆的扩张壮大,我们要亲自过去检验洽谈,让小苹果好好在家看门——
事实证明,小飞飞压根就是捅了大篓子,我和某离跟在后面,给他填窟窿!
某离同学咋咋嘴:“没想到,蒙将军的墓地,居然设在如此穷险之地!”
我拉拉他的袖子:“你一路北行,把我拖到这儿,就是来看小土包?
还蒙将军的墓地呢!骗人!寒酸成这样,我要是你口中权势滔天的蒙将军,我眼泪都哭不出来哇!”
某离扣起食指,指尖轻曲,弹我脑门上就种了一下毛栗子:
“傻了不是?但凡高官大墓,营造一般有三种趋势:
你看都是厚葬吧,一种呢,炫耀!
身份,地位,全在仪仗,碑陵这些不足轻重的玩意儿上显着——生前侈糜,死后也要显摆着奢葬!
当然,这其实也是一时的风光。连活人都知道,财不露白,你一个死人,阔成这样,还不引得无数行家里手觊觎?
结果当然是连死都不得安寝喽!”
我憋足了劲打听:“那还有一种呢?”
某离仰盯着在阴风中颤动的枯枝:“第二种,是帝王将相里,特大气的那种!”
“大气?”我掩面。因为我一听到这个词来形容陵墓,原谅我,我第一个联想到的,是燕山山麓的天寿山上,那华丽丽墓葬群——明十三陵!
那才叫大气吧?从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o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上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帝王、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不过,某离同学的看法和解释,显然不是我理解的,以“数量”为判断的级别!
“我所谓的大气,”某离说明:“是说,以城池为陵墓,以生灵来养坟的大气!”
“啊?”我顿。
“以整个城池为陵墓……风水上,有的上位者,怀仁厚之心,为了不劳民伤财,兼济天下,他把他的坟,挑选在靠近城外的山里,然后,在直通墓门的方向,修车马道,穿城门,方便百姓出行——其实,那路,相当于他大坟的甬道;
在城池的中心,分别修钟鼓楼,平常可以报时,战时可以传讯——其实,相当于大墓之前的的陵亭;
而城墙,城门,相当于他的外城郭;
城里的活人,相当欲他的墓佣……”
我摇摇头:“我还是不喜欢那样的方式!是的,你说的是很大气,可是,我却觉得,依然太忸怩形式啦!”
某离摒弃了他的意见,转头偏向我,好奇的问:
“那么,笨心丫头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墓葬方式呢?”
切!本人挚爱的,当然是草原人心目中永远的大汗,夜空中不灭的天狼星,带领一个民族,席卷整个欧亚大陆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墓葬方式啦!
我说:“在西北方的大草原上,有一些部族,他们的勇士死后,相传,截取大树的密实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独木棺材,然后在地表挖深坑,密葬。葬后,墓土回填,用将士们的万马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