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2/4页)
撒二世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不过博物馆里面除了一幅从德国索回的壁画是真迹外,其他的不是复制品就是王国都城模型和想象中的空中花园和通天塔画卷,从这些画卷可以看出当年巴比伦城的辉煌。巴比伦城有九个城门,建筑面积一千万平方米,人口达三十万,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
当索菲娜介绍那些美丽的画卷都不过是复制品的时侯,安泉忽然深切地明白了昨天吉。拉夫诺所说的那句话:“……这是弱小的一方对强大一方唯一的抵抗方式。”因为从眼前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连自己国家的文明遗址都没有办法保存下来,除了太过弱小,还可以用什么来解释呢?因此从心底深处,安泉认可拉夫诺的做法,虽然这样做会被别人认为他是所谓的恐怖分子,但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恐怖份子这样的名字又能算得了什么?
※※※从博物馆出来就到了巴比伦王国的主要大街,也就是所谓的仪仗大道,它是巴比伦王国庆典和宗教活动的必经之路,从南至北直达供奉着巴比伦保护神的马尔杜尔神庙和通天塔,约有二十米宽,道路中间是缺损不全的沥青路面。
“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柏油路,经历三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可路面依然保存完好。位于仪仗大道两侧的是内城墙,高大的墙面上至今清晰地保留着一种怪兽的浮雕,它长着马的身子、长预鹿的脖子、龙的角、鹰和狮子的爪、鱼的鳞,据说这是巴比伦的保护神。”索菲娅说道:“按照这样的描述,它的样子倒是和中国神话中的龙神差不多,因为有鳞有角有爪子还有很长的外形,而这个形容里的龙,显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那种龙,在东方人眼里,西方的龙更像是大蜥蜴。”
“根据对整个遗址的实地测量,巴比伦城址有两座城墙,外墙原长十六公里,内墙长八公里,不过原来的城墙大多已经残损不整,伊拉克政府于一九七八年开始大规模修复巴比伦时,重点就是修复城墙和宫殿。”索菲娅介绍道:“我们沿着这条仪仗大道往南,再穿过几道城门,就可以抵达尼布甲尼撒二世执政时的王宫,当时称之为南宫。”
“南宫由五个建筑群组成,占地五十七万平方米,在南宫宫殿的墙壁上,还能找到尼布甲尼撒”楔形文字“的印章和文告。尼布甲尼撒在伊拉克历史上名气最大,因为他使巴比伦王朝处于颠峰状态。在公元前五八六年,他曾经把一万多名犹太人囚犯从耶路撒冷带回巴比伦为奴,为他营造城墙和宫殿,而这些囚犯主要是当时犹太王国的贵族的手工业者,这就是著名的由他一手制造的”巴比伦之囚“,于是在《圣经》中就有诅咒巴比伦城”必将成为旷野、荒芜、无人居住和一片荒凉“的经文。”索菲娅显然己经完全沉浸在了对古巴比伦文明的回顾中了,说到“巴比伦之囚”时,脸上的表情比昨天失落时的表情还要悲哀,似乎是在为历史上的事件而悲哀,也似乎是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悲哀。
“其实在历史的长河里,大多数的时候,书写历史的人都是强势的一方,正如近代的历史,大多是由工业文明发达的国家书写的,”索菲娅感叹道:“再过几百年上千年,后人们又怎么可能记起现在的两河流域正在遭受着战火的袭击,他们只会看到强国们是如何来”维护“两河流域的秩序。说出来多么的可笑,一个国家的秩序,居然需要另一个国家的人来维护,可惜这样的笑话,却写满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是啊,一个国家的秩序,居然要另一个国家的人来维护,甚至要出动另一个国家的军队来维护。”安泉叹道:“所以我才会认同吉。拉夫诺所做的事情,而没有乘机解决他,不知道他现在做得怎么样了,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成功的话,他应当会成为英雄,然后改写自己国家的历史吧。”
忽然间三人失去了继续说话的兴趣,默默地看着古巴比伦城的遗址,感受着文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