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 (第4/5页)

气来维持秩序,不但三班衙役倾巢出动,连卫所军队也派了出来,帮忙维持秩序。

了尘家的马车看起来朴实无华,却是真正内敛优雅的贵族风格。这辆马车是老管家特意置办的,为的就是不要跌了廖府的份子。而且一辆好车,无论古代还是后世,无不是身份的象征。可以减少喝多麻烦。

后世的警察需要记忆车牌,而古代的衙役只要看看马匹的构成,以及马车的式样就够了。

了尘现在的身份坐上这样的马车,倒是有点逾矩了。但就跟后世的暴发户们会想办法从政府弄牌一样,无论真假,只要有,衙役都不敢得罪半点的。

所以,了尘的马车倒是一路上无人拦截,越过了很多平民的所在,在一个比较靠近祭台的地方停了下来。

明代礼法森严,尊卑有序。士绅们自然不会跟泥腿子们站在一起。了尘靠着马车的功劳,占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四周无一不是当地比较有名望的士绅在互相寒暄问候,对于了尘一家子突然的闯入,很是奇怪。

直到了尘他们亮出了金陵来的招牌,一群苏州的士绅这才释然,反而很有兴趣的攀谈了起来。

祭祀之地,能谈什么?

当然就和这场祈雨有关!

士绅们谈论的大多都是关于了尘自己的一些事迹,和这位主持祈雨的“神仙门徒“的种种神奇。

几个有点门路的,随口几件奇闻,往往能引得众人惊呼不已。而了尘却也无意之间,对这位自己未曾谋面的“徒弟“感到好奇了起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百姓就跟后世的京城百姓和上海阿拉一般,都是引领潮流,把所有地方的人都堪称乡巴佬的所在。而且此地如此繁华,南来北往的人着实不少,这里的士绅自然也算见多识广,绝非一般的土财主。

而这苏州城中道观寺庙可不少,士绅更多。了尘那个冒牌徒弟竟然没有漏出马脚,反而让士绅们对他深信不疑,这就很有本事了。

要么这个家伙事真的身怀道法,要么就是这个家伙骗术很高。

为了看看好戏也好,为了以正视听也好,了尘都对这个家伙很感兴趣了。

古代祈雨,春祈为八,冬祈为六,皆是阴数。夏祈为七,秋祈为九,是为阳数。到了明代祈雨,是综合了阴阳五行,天地感应的要素在里面,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也是一件早有一套规程的事情。

从祭台的位置勘定,到祭祀的人数,布置,衣饰,仪轨都有着一套详细的章程。比起了尘当年祈雨,这里的反而更加规整肃穆,而了尘当年更像一套乡下把式。

眼看着吉时将至,全场顿时肃穆。乱纷纷的嘈杂之声,在号角钟鼓之声响起的那一刻便消失得干干净净。

这个时候没人有敢有半点不敬,也没有人敢有半点不庄重的表示。

事关重大,再纨绔的性子都得收起来,不然等不到老天爷或者官府来找你麻烦,就会被认为亵渎了上天,导致祈雨失败的农民当场打死,而且打死无罪,反而有理。

这本就是儒家礼教祭祀中的一种。

不少锦衣华袍的道士高举着各种星旗,法器,黄盖,勿板鱼贯入场。伴着经文祈祷之声,祈雨仪式终于开始了。

第六十五章 祈禳灵符借真法,了尘拙圆恶缘生

”大凡祈雨必以甲、乙日择东方地作坛,取土造青龙,长吏斋三日,诣龙所,汲流水,设香案、茗果、糍饵,率群吏、乡老日再至祝酹。”…………祈雨仪轨。

当一片钟鼓齐鸣地道音之中,一个紫金为袍,头戴金玉上清冠(莲花冠)的道士登台而上,身背法剑,脚踏云履,约莫三十来岁的样子,长得倒是一派道骨仙风的正派修士模样。

了尘眼睛眯了眯,神识扫过,一股淡淡的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