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部分 (第3/5页)

划的决策机构之外,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的障碍所阻挡,中方实际上一无所得。一时间,华夏航天人在国际合作领域连续遭遇挫折。

可是结果哪?

短短十几年之后,神舟飞船接连升空,华夏已经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全套技术和设备,不带华夏玩的美国航天飞机却已经全部退役了,现在不得不靠俄罗斯的飞船勉强维持载人航天活动;不带华夏玩的国际空间站眼看要退役,未来全世界就只有华夏有空间站项目,美欧科学家不得不考虑申请在华夏空间站上参加活动;不带华夏玩的伽利略系统不但进度缓慢,更是故障频发,而华夏独立研制的北斗系统已开始全球组网……

美国和欧洲:为什么事情会和预想中的不一样呢?

然而楚浩觉得最为骄傲的是,华夏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中承担主力的,竟然大都是80后,甚至还有90后的年轻人。君不见,刚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项目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也不到33岁。

俄罗斯现在搞航天的年龄偏大,大都是60岁以上,美国的也大都50多岁,而华夏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非常年轻,这就是华夏最大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事业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

与其他主要航天大国相比,华夏的航天团队,完全是少年一般,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地球航天事业将由华夏主领!

第六百二十四章 温度涂层方案

过了许久,王永知拍了拍手,这才算是将大家的注意力给拉了回来。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会时不时的扭过去看楚浩一眼。

毫无疑问,虽然只是初次见面,但是楚浩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会议结束,王永知点楚浩等几个人留下来。

“楚教授,这是飞船系统总指挥张宇,这位是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荆子军。”王永知指着两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说道。

“这位楚教授我就不介绍了,反正他的事情你们也知道了,就算不太清楚,回去看看报纸也就全知道了,绝对比我嘴说的详细。”王永知指着楚浩笑着说道。

楚浩和其他两人寒暄了两句,王永知直接进入正题,“楚教授你先休息两天,等状态缓过来了,再进入工作。”

谁知,楚浩摆了摆手,“王院士,不用了,我现在就可以开始工作。”

见王永知想要劝一下,楚浩直接说道:“隔热层的问题,我已经解决了,你们看一下合适不。”

听了这话,几个人都傻眼了,别说王永知了,就是荆子军和张宇都很清楚,从王永知跟楚浩谈话到现在,一共连五天时间都没有过去。

也就是说楚浩真正有机会研究隔热层问题的时间,连五天都没有,这绝对不可能研究出隔热层的。

不是说他们要小瞧楚浩,让楚浩一下子就成为两大系统的副总设计师,已经表明了神舟飞船计划对于楚浩的看重了。

这是说楚浩这速度有点快的让人不敢相信而已,正常来说,就五天时间,别说研究出来,就是能有点头绪,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王永知还没说话,荆子军开口说道:“楚教授,这种事情开不得玩笑,你应该很清楚隔热层对于整个神舟飞船计划的重要程度。”

楚浩点了点头,“我很清楚,而且我这次拿出来的,并不只是一个隔热层而已,而是一整套的飞船温度涂层方案。”

“温度涂层方案?”三个人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

他们在载人航天,包括运载火箭,甚至导弹系统都工作了至少二三十年了,可真没听说过什么温度涂层方案。

“我们都知道,温度对于运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